1 问题的提出
我国未成年犯罪形势十分严峻,中国预防青少年研究会课题组对全国十个省的区、市进行抽样调查[1],结果表明,全国法院判处的未成年犯正在不断增加,从2000年的41709人增加到2012年的63782人;其次,14周岁至15周岁的未成年罪犯所占的比例在2013年已增加至55.78%;再者,未成年罪犯的罪名在渐渐更新,一些曾经与未成年罪犯无关的新罪名正在出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成为了国内国外的一个被重点关注的问题,该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犯罪与自身文化水平、父母的文化水平、青少年居住地等都有着相关关系,并且以共同犯罪居多。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外界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而关于犯罪青少年本身的研究却是不多。有研究指出[2]-[6],犯罪青少年在智商、情商、情绪、人格、信念、自我控制、价值观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以测量量表、调查问卷、心理实验等研究方法为主,并通过SPSS的相关分析得出结论。在犯罪青少年的研究中较少用到相关的仪器,例如反应时测试仪[7]、眼动仪[8]等,目前这些仪器仅仅只是应用于智障儿童[9]和自闭症儿童[10]的相关研究中。
本研究将对比不同的犯罪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的差异指标,对比有哪些有显著差异,哪些指标仅仅只是有偏差,以此讨论出在理论上哪些指标是可以用仪器测量。
2 异常指标分析
1.1 智商与情商[11]
智商和情商一直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的标准,关于两者的研究不在少数。尤其一些研究突出强调了智商对于情商的重要性以及情商对于成功的关键性,以及情商的后天因素。情商收到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等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并且情商并不是在只在未成年阶段发展,也能够在成年之后再次提升。所以情商和智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有影响[12]。既然情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有学者认为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犯罪。
成都市若干单位将该市某少教所的50位学员作为实验组,将某职业高中的52位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智商、情商测量实验[13]。实验对象通过填写巴昂情绪智力量表[14]、韦氏成人智力量表[15]被测量出相应的智商与情商的多项实验内容的分数。操作人员将两组之间的情商和智商分别进行SPSS的对应分析,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分析得出,在智商方面,实验组即犯罪青少年的判断力低、概括力差,表现在道德判断容易知行分离、在认知无法分辨对错。在情商方面的差异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分析得出犯罪青少年责任感低,自我实现能力差,自我意识程度高等等因素都是与正常青少年有差异[16]。有学者提出,大部分犯罪青少年是因为智商偏低,导致他们在面对问题时不能够灵活地通过现实条件和自身情况来调整自己各个方面的情况而经常做出极端行为[17]。
1.2 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介于个人性格特征与心理变化过程的中间指标,分为认知心理状态、意志心理状态和情感心理状态[18]。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对71名犯罪青少年与81名大学生进行对比研究,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自编心理状态量表的研究工具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9]。研究表明,犯罪青少年在心理状态各个维度均显著低于正常青少年,即犯罪青少年对当前、未来以及对自身的评价、自身的应对方式都有着更为消极的倾向,并且犯罪青少年对社会的支持认识程度显著较低。研究总结,犯罪青少年在心理状态上总体偏向消极,并且做出评估,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的原因是不健康的人格。
杨华(2008)对408名犯罪青少年进行调查分析,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十个因子进行分析,其中敌对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症状是出现频率最大的,分别为9.8%、7.4%、7.1%,但是无显著差异[20]。江琴(2010)对福建省某少管所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心理状态有躯体化、精神病性、焦虑、偏执、抑郁、敌对;个性特征在精神质(P)维度上有显著差异[21]。
1.3 人格特质
有研究提出,人格特质的不健康是消极心理状态的原因[22],其中不少就是针对犯罪青少年异常人格展开的。学者昂锋对监狱内的犯罪青少年和大一学生各一百人进行匹配之后,展开问卷调查并且用SPSS统计分析[23]。通过对MMPI量表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出,在精神分裂症、疑病、变态、炸病分数、精神衰落这五个人格特质维度具有显著差异。在另外量表的测量中,犯罪青少年在犯罪综合、恶性犯罪综合、暴力综合三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正常青少年。
另外一个实验研究以及数据分析之后,得出与学者江琴[24]相似的结果。犯罪青少年的精神质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青少年,表明他们有高涨的猎奇心和对在风险中刺激的寻求。此外,犯罪青少年还有神经质水平和掩饰性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青少年,神经质水平的高居不下是符合青少年对情绪控制的能力,而掩饰性即是表明他们有成熟的社会特性[25]。在人格特性方面还有谨慎性等存在显著性[26]。
1.4 情绪
激情犯罪一直的研究的热点,克服不良情绪的出现是解决情绪障碍的关键[27],也是其他犯罪青少年的研究对象。来自山东大学的研究表明,相比于普通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在道德情绪的强烈程度上偏低,在内疚、同情、愤怒显著偏低。内疚水平方面,当陌生人收到伤害时显著低于于其他,当好朋友受伤害时显著高于其他,当“敌人”受到伤害时显著高于普通同学收到伤害时。同情水平方面,当陌生人、“朋友”、“敌人”受到伤害时,任意两者的同情水平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当自己受到伤害时的愤怒水平显著高于当他人受到伤害时[28]。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中,除了内疚以外,犯罪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的羞耻和感恩水平差异显著,并且经过干预之后,羞耻、感恩等道德情绪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均无显著差异[29]。
1.5 其他差异
关于犯罪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的差异研究不在少数,有学者对于犯罪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作出相关调查,并且与情绪适应进行相关分析[30]。研究表明,在对他人公正世界的得分、对自己公正世界的得分中,犯罪青少年的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而正常青少年没有差异。该研究通过儿童抑郁量表得出结论,犯罪青少年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未犯罪青少年。
学者段晓英则通过研究发现,犯罪青少年的自控水平低于普通青少年,尤其在冲动冒险性维度差异显著[31]。犯罪青少年有低自控力,尤其处理问题有冲动性,冒险性,也更加情绪化,而自我控制力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青少年的犯罪与否,对青少年犯罪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3 仪器使用分析
最新研发的几代眼动仪是由摄像头、控制单元等多部分组成的仪器,目前研究成果比较多的观察法是光学记录法[32],眼动仪、脑电仪等仪器对心理学影响巨大,而在社会工作领域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效。通过对眼睛的三种运动--注视、眼跳、追随运动的深入研究,眼动仪已经在阅读心理领域、广告心理领域、运动心理领域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例如对读者阅读过程的眼球运动的记录和分析,来判断阅读的问题所在。还有在运动心理领域中,通过对运动员新老手的专项眼动、眼球反应和判断能力的测试建立理论模式[33]。
眼动仪除了在正常领域有所建树,在异常人群的不同认知、情绪识别也有所发现。对精神病、大脑发育异常等病理性人群的诊断[34]和研究[35]常用到该仪器,例如智障儿童对情绪面孔的发现研究[36],研究表明,与正常儿童相比智障儿童在情绪面孔的搜索时间显著较长,而在注视点数和注视时长无显著差异。
4 评述
犯罪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之间有着诸多差异指标,无论是在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还是犯罪青少年的矫治方面都一定的研究意义。但是社会工作者能够介入干预或者说能够介入研究的方面少之又少。
在智商、情商方面,提高青少年的智商和情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青少年犯罪[37],公正信念与之相同,这些对于教育领域有着一定实践意义,抑郁水平的差异值得心理领域和社会工作领域加深研究。
在心理状态方面,犯罪青少年有显著的消极倾向,在不同的心理健康指标中,躯体化、精神病性、焦虑、偏执、抑郁、敌对这六个维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在人格方面,精神分裂症、疑病、变态、炸病分数、精神衰落五个维度都具有显著性差异,以及在神经质维度、掩饰性维度、精神质维度有显著性差异。但是这些指标是犯罪青少年在犯罪之前就已经有所异常并且是导致的原因,还是犯罪青少年犯罪之后的心理变化,不得而知。而如何运用眼动仪这类仪器介入调查分析,还需要对眼动仪的功能充分发挥。
对于犯罪青少年还有一项与实验室实验有关的研究[38],犯罪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相比,对于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和刺激次数有所不同。对照组对威胁信息一直存在注意回避倾向,而未成年罪犯组对威胁信息在注意回避之后再次出现注意解决困难倾向。这对于社会工作介入犯罪青少年的实验研究有很大的意义。与此相关研究[39]-[40]中,有同样是对特定信息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该研究表明,暴力犯对暴力图片的注视点总数显著大于对照组。
5 总结
目前眼动仪在异常人群最重要的方向是各方面的情绪研究、注意偏向研究、测谎研究以及面孔研究等等,与之相关的犯罪青少年的异常指标有抑郁、炸病、焦虑、情绪异常、注意偏向等等。而最具研究深度的是犯罪青少年眼动仪的情绪研究,最具研究广度而最适合大本科生进行研究的方向的是犯罪青少年的注意偏向研究。
眼动仪在非生物性异常且有其他异常的人群中应用和研究在于少数,尤其是对犯罪青少年的异常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而犯罪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之间有显著差异的指标渐渐被发掘,如果能够引入仪器设备的使用,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犯罪青少年的干预检测以及标准化干预都有很大作用,同样有着巨大的市场。
【参考文献】
[1]路琦,董泽史,姚东,胡发清.2013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上)[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4(03):29-42.
[2][11][13][16]王小亚,景璐石,王铮,张敏,徐涛,吴正君.犯罪青少年情商与智商的相关性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03):383-386.
[3][28]李娟. 犯罪青少年的道德情绪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
[4]昂锋.犯罪青少年人格特质及其预防矫治措施[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28(08):132-135.
[5]张文新,李雅静,赵景欣.犯罪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与情绪适应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12):75-79.
[6]段晓英,黄慧,王存文.人格、自我控制、价值观对青少年犯罪影响的Logistic回归[J].医学与社会,2006(08):34-36.
[7]张奇.基于单片机的反应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1):235-237.
[8]徐洁.心理实验室中眼动仪的原理与应用[J].实验室科学,2009(03):162-163.
[9]戴昕,刘曈,王建,梁晶.智障青少年反应时与运动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04):381-384.
[10]张颖. 自闭症儿童对社会化场景的联合注意:眼动检测和注视训练[D].浙江理工大学,2015.
[12]郝丽.智商与情商[J].宁夏党校学报,2003(02):80-83.
[14]赵清清,韦嘉,应斌,张进辅.巴昂情绪智力量表青少年版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511-1515.
[15]王健,邹义壮,崔界峰,范宏振,陈楠,姚晶,段京辉,陈娆,晏丽娟,何雪玲,江雪.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的信度和结构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09):692-697.
[17][37]夏培芳.提高青少年的智商、情商有效预防犯罪[J].公安大学学报,2000(01):32-35.
[18]雷永生.心理状态论[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04):123-127.
[19][22]王丹,初玉霞.犯罪青少年心理状态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07):91-96.
[20]杨华. 合肥市管教所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8.
[21][24]江琴,郑星有.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的相关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10,28(01):57-60.
[23]昂锋.犯罪青少年人格特质及其预防矫治措施[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28(08):132-135.
[25]金超然,李金萍.国内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的Meta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04):83-87.
[26][31]段晓英,黄慧,王存文.人格、自我控制、价值观对青少年犯罪影响的Logistic回归[J].医学与社会,2006(08):34-36.
[27]郭子贤.激情犯罪探析[J].湖湘论坛,2005(06):85-87.
[29]王爽. 青少年的内疚、羞耻、感恩及其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30]张文新,李静雅,赵景欣.犯罪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与情绪适应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12):75-79.
[32]韩玉昌.眼动仪和眼动实验法的发展历程[J].心理科学,2000(04):454-457.
[33]徐洁.心理实验室中眼动仪的原理与应用[J].实验室科学,2009(03):162-163.
[34]余罗,皮喜田,许帅,刘洪英.用于精神分裂症检测的眼动仪研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6,35(06):639-644
[35]张莉,任杰,徐亮,张景尚,赵晶.应用眼动仪评价观看立体显示视频诱导的视疲劳程度的实验研究[J].眼科,2014,23(01):37-42.
[36]龙细连. 智障儿童对情绪面孔的注视特点[A].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心理学会:,2013:3.
[38]王婧. 青少年罪犯对威胁信息注意偏向的时程特点及习惯化倾向[D].西南大学,2013.
[39]周红燕. 青少年暴力犯社会暴力信息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
[40]关慕桢,周红燕,刘旭峰.暴力犯对社会暴力信息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44(05):370-373.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