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视野再次拓宽—厦门督导培训感悟

2014-09-17 15:16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洪智雄:又一次参加由东莞社协主办的督助培训,本次是到厦门大学,7月31日至8月1日为期五天的培训交流,让我的社工视野变得更宽了。

作者: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洪智雄

社工中国网消息:又一次参加由东莞社协主办的督助培训,本次是到厦门大学,7月31日至8月1日为期五天的培训交流,让我的社工视野变得更宽了。原来,除了广东珠三角地区,厦门的社工公益环境也在蓬勃发展了。广东的社工发展虽然是走在全国前头,厦门的社工相对稚嫩,但是以童敏教授为首的厦大教师团队一直在不懈努力,对社会工作进行着各种研究,在这次培训中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社工服务逻辑思路等方面的冲击。

本次培训也让我深深感觉到东莞督助团队的积极、向上、团结、实务经验扎实,本次培训另外一个收获就是与东莞其他机构督助有更多交流机会,并且形成了良好的相互支持、资源共享、经验分享的专业团体。我想这应该也是东莞市社协或民政局安排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本次培训中,童敏教授分别从社工服务的逻辑、策略、技巧等三方面展开讲解,对我来说印象较深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他从社工的发展史、以及东西方文化差异来告诉我们个案、小组、社区活动服务手法是因服务环境或者文化背景的不同而需要因地制宜的进行调整。他以“主动求助”为例子,在西方国家,由于社会工作已经被纳入国家福利体制内,当个人需要申请福利援助时,则必须通过社工评估。在我国,即使是像广州、深圳、东莞等社工发展比较快的城市,由于社工并非政府福利体制内,因此类似个案辅导这些,多数是社工小组或社工活动开展了一定程度,社区居民对社工一定认识或者社工发现某位小组成员或活动参与者有介入需求才提供个案服务的。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社工服务初期,为什么个案服务较少。

其次,是童教授也分享了他对于政策变化以及政府处事风格的看法。关于承接政府采购的组织,由社工组织扩展到社会组织,即代表了政府更加注重多专业融合与合作开展服务。另外,政府官员注重短期服务成效,因为他们也承受着上级的压力,社工服务也要满足政府的需要。作为社工的督导助理,关于这方面的视角很重要,同时需要让一线同工理解明白。

最后,在本土社会工作介入基本策略方面,童教授告诉我们需要微观与宏观、教育与治疗的对接与融合。虽然只有半天的学习时间,但是收获真的很多,最主要还是拓宽了视野。

培训中的另外一个收获是关于“世界咖啡馆”的分享,这是让督助团队成员的思想相互碰撞、共同成长与分享的时刻。在这一天里,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机构的督助们,在轻松的音乐背景和张洋勇老师的引导下,每一个环节、每一桌督助都进行着回顾、反思与蜕变。在最后的“从心开始”,我突然感觉自己与初步入行时,随着角色的改变,状态也在变化着。我非常喜欢这样一种分享或反思模式,其实督助们需要更多的是思想的碰撞与支持。个人觉得社协应该在培训期间适当增加同行的分享与反思。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参观厦门湖里区的机构,虽然只是刚起步不久,但是也看到这些同行在努力奉献他们的青春,内心十分振奋,也充满了佩服之心。同时厦门社工的开展模式也有我们值得参考的地方。

在这为期五天的培训里,收获不少,反思也很多,对我的未来工作方向有很大帮助。而最重要的是,本次学习给了忙碌工作的自己一个调整心态的机会,也促使了我更加坚定我的社工之路。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