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社工精神 你我携手同行

2014-10-13 09:54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从事社会工作已两年多,一路走来有快乐也有痛苦,有迷茫也有坚持,有无奈也有感动,有激情的努力也有失落的感叹。千言万语说不尽这份工作带来的生命触动,唯有一份精神的坚守才能不畏曲折,一路前行。

作者:桂林市社会福利院 唐兴义

从事社会工作已两年多,一路走来有快乐也有痛苦,有迷茫也有坚持,有无奈也有感动,有激情的努力也有失落的感叹。千言万语说不尽这份工作带来的生命触动。来到福利院的第一天,看着孩子们的状况,内心充满着压抑与沉重,他们的生活与正常家庭孩子相比,缺少太多太多,但换一个角度想他们又是幸福的,因为至少他们的生活能得到保障,即使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庭,还有国家与社会为他们构筑起生活的家园。

每一朵花,都有其绽放的权利与理由,同样会有自己的精彩。在为老人和孩子的服务中,我也在他们身上感受着人生的真谛,这也就印证了社会工作中的一句话——“用生命影响生命”,这种影响是相互的,即一种生命的互动。当服务对象战胜困难,走出困境的时候,自己也深深地为这种生命力量所感染,并成为自己生命的动力与源泉。在与孩子的接触中,我感受到的是生命扬帆起航时的希望;在与老人的接触中,我体会到的是生命历尽沧桑后的硕果沉淀。

做社工越久,越是能体会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内涵,越是觉得社工精神需要坚持。对于社工精神或许我们很难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但我认为在工作中遵循尊重、接纳、平等、个别化等理念,就是社工精神的最好体现。

尊重说起来简单,但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在以物质追求为主流的今天,许多人在助人时候,往往不考虑受助人的需要与感受,而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当然的去助人。其实当我们带着大包小包的物品赠送给老人时,还不如多花点时间与老人促膝长谈,嘘寒问暖,给予更多精神的关怀与安慰。当是我们去看望那些孤残孩子时,带上一批批糖果并集体分发,还不如多抽上些时间与某个小孩进行互动,持续关注他的成长。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中,我们有时候过于习惯用金钱与物品来表达,却忽略了人的精神感受与交流。在给予帮助前,我们应考虑到这种帮助是不是对方需要的,对方是否愿意接受。尊重意味着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不强加意志于人,懂得换位思考,从受助人的需求出发给予帮助。

接纳有时意味着我们要和自己的一些“莫名”的错误观念做斗争,摒弃偏见与歧视,以包容之心待人。唯有接纳服务对象,深入进行了解,才能看到其行为背后的“真相”。面对“盗窃少年”时,我们首先需要的不是道德上的谴责与说教,而是理解与接纳。面对“网瘾少年”时,我们首先需要的不是文化上排斥与抵触,而是了解与接触。古人有云:“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倒觉得“吾知水之乐,鱼亦知水之乐,因而吾知鱼之乐。”有很多行为我们无法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只因我们所持的观念的不同、立场的不同,所以无法建立信息连接,而“接纳”恰是建立连接的一个万能接口,开启彼此的“数据”的连接,帮助理解彼此的世界。

社工的助人是平等助人,而不是心持优越的怜悯。所以面对服务对象时,我们是服务者,而非管理者。更多时候我们是青少年们的“大朋友”,是老人们的“小伙伴”,而非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这种平等的对话,少了意识的强加,多了自我的表达,换来的是交谈的愉悦,激发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也会有不同的人生轨迹。尊重个性是这个多元化时代赋予的嘱托。社工的任务不是让每个学龄期孩子考高分,都成为乖孩子,而是遵循个别化原则,让孩子懂得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发挥自身的潜能,用实际行动勾勒出自己的人生轨迹。

尊重、接纳、平等、个别化等原则与理念正是社工精神的彰显。用心去坚守着这份精神,助人的行为就会更有效,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和谐与美好。坚守社工精神,服务困难群体,你我携手同行!

桂林市社会福利院

唐兴义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