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的重要参与主体

2015-03-12 09:29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三社联动”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治理模式。近年来,“三社联动”在各地蓬勃发展,形成了“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分层次、分步骤逐步推进“三社联动”,已经成为服务社会、促和维稳的重要载体和动力之源,从根本上使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在基层得到有效预防和解决,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社联动”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治理模式。近年来,“三社联动”在各地蓬勃发展,形成了“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分层次、分步骤逐步推进“三社联动”,已经成为服务社会、促和维稳的重要载体和动力之源,从根本上使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在基层得到有效预防和解决,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在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个地区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探索了适合地区发展的“三社联动”模式,如北京市朝阳区的“五联”工作法,杭州市上城区的“三社行动”模式以及济南市市中区的“四社合一”机制等等,彰显了地方特色和创新。从这些实践中,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三社联动”的典型特征。

一是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根本的出发点。“三社联动”的产生,起源于政府的权力下放和服务社会化、社工专业服务职业化、社会组织发展内源化以及社区建设目标人本化的背景,最终指向满足群众利益需求多元化的目标。“三社联动”借助政府之外的社会力量,有效补充了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和公益服务的不足,促进了社区服务管理向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无论是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引入,还是社区社会组织的大力培育,都是为了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二是将“三社联动”作为基层治理的一部分,从系统的角度来搭建联动平台。通过建设社区服务平台,提供服务场地,吸纳专业类社会组织和社区各类社会组织,利用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救助、文化、教育、卫生、就业、家庭等多方面服务。引导和支持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社工专业人才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探索有效的合作发展途径,形成由下而上、政社互动的联动形势,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解决好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基层治理。

三是将“三社联动”中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的能力提升放在重要位置。“三社联动”中非常关键的两个参与主体,一是社会组织,二是社会工作者。在社会组织培育方面,建立各个层级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是众多地区的共同举措,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革新和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等手段,在资金、政策和人力等方面给予扶持,并针对社会组织开展孵化培育、示范引领、服务指导、研究促进等工作。在社工队伍方面,加强新入职社会工作者、社工机构管理人员等培训工作,着力培养一线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督导和管理人才,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

四是将社区治理作为“三社联动”的终极目标。社区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价值意义和工具意义的双重属性,也内在地承担构建精神生活共同体和基层政权建设的双重目标。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是实现双重目标的基本保证。加强基层政府、社区组织、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平等协作,建立群众参与机制,畅通广大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渠道,保障了群众的权益,化解了群众矛盾,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激发了社区活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基层政权建设的根基也更加稳固。

目前“三社联动”已经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其继续发展的问题,如政府的购买服务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落实不够,社会组织自身承接服务能力不足,活动经费匮乏以及社会工作队伍发展潜力受限等等。在不同的地区,这些问题突出程度不尽相同。通过进一步优化社会组织培育环境,加大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扶持政策,增强社会工作人才岗位开发等措施,顺畅“三社联动”的工作机制,依法推进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之源,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才凤伟,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