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曲乐红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支持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设施,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因此,在当前“发展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军休社会工作已成为提升军休服务管理质效的重要形式,也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推进军休社会工作的发展既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又是提高服务水平新的起点。
军休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军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军休干部的各项待遇得到落实。那么做好军休社会工作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军休干部的真正需求,并依此作为军休服务机构开展工作的依据。
一、军休服务对象的特点
军休中心服务的军休干部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既有集中居住又有分散居住,分散比例大,集中管理难;二是既有离休又有退休,年龄悬殊大,需求统一难;三是既有本地安置又有异地安置,覆盖各军兵种,交流沟通难。
针对这样的现状,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以及服务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军休干部的需求,也给军休中心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引进社会工作、设置社工岗位、开展专业社工服务,是适应民政工作发展的需要,是优化军休服务的需要,是建设和谐军休家园目标的需要,应当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领会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军休中心社会工作建设,开创军休安置工作新局面。
二、发展军休社会工作新服务的优势与意义
军休服务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其对象是军休干部。而我们做人的工作总还习惯于传统的政治说教,军休工作者如此这般,岂不是“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耍大刀”?因为军休干部群体本就以政治过硬、思想鲜明著称,其中不乏高水平的政工干部。而社会工作在做人的工作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服务理念。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等,而其助人自助和注重个人能力发挥的专业价值观更是突破传统的服务模式,实现军休干部个人价值的不间断发挥。针对军休干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不断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服务渠道,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让军队离退休干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一)个案工作方法的优势
社工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巧,为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状态。尤其是在个案工作过程中,社工秉持“助人自助”、“案主自决”的服务理念和原则,尊重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的关系,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以两方面积极性(社工与服务对象)完成个案工作全过程。
(二)小组工作方法的优势
社工以两人以上的小组为服务对象,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帮助参与者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学会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使参与者得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在军休中心,小组工作方法可以在组织各类志愿服务小组、文化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展开和运用,能够取得军休老干部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广泛参与的成效。
(三)社工专业价值观的优势
社会工作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注意个人能力的发挥与发展,因此专业社工在提供服务时必须遵循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以及不批判的基本原则。案主自决,是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最核心的原则之一,要求社工在在服务过程中做到完全尊重案主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帮助其权衡利弊,最终由案主对自己的事作出决定,服务对象在事关自己利益决策上起主导作用。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服务的最终目标,也是最大的原则。助人自助是指社工与服务对象良性互动,在社工的引导、启发和帮助下,服务对象学会自己帮助自己,自己解决问题,摆脱困境,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
在当代社会,做法律工作有律师,做教育工作有教师,做医疗工作有医生……而做人的工作则有社会工作者,这就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分工。专业社工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服务,体现出人文关怀,最适合做人的工作,并有利于军休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军休队伍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军休中心建设与发展。
三、开展军休社会工作服务的途径
(一)在党支部发展培育或配备社工人才,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是军休中心联系扩大军休干部的纽带,是搞好各项工作的保证,因此狠抓党委自身建设的同时,对基层党支部紧紧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个方面下苦功夫。
针对休干分散比例较大、休干数量增加较快的特点,对集中居住的采取“楼栋建支部、单元设小组”,对分散居住的采取“划片建支部、楼群设小组”方法,极大地方便了军休干部就近参加组织活动、享受政治待遇,同时,为每个支部配备一名专业社工作为联络员(或相关社工岗位),充分发挥协调沟通职能作用,形成了强有力的支部组织结构。该社工岗位可通过培训现有人员来发展,也可以聘用专业社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由党员社工、党小组长、支委、支部书记形成的管理网络,实行分工负责,层层管理的党员管理模式,保证了每个党员都在组织管理之中,每个党员都在社工服务中。
(二)引入小组方法,重构社会支持网络
只有让军休干部感受和有效利用各种社会支持,才能提高军休干部的幸福指数。因此,改善军休干部的情绪问题,为他们的幸福晚年建筑堡垒,必须保证其社会支持,并通过各种方法扩展社会支持网络。
从这个角度看,军休社会工作的任务,一方面帮助军休干部运用现有网络中的资源解决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帮助军休干部弥补和拓展其社会支持网络,使他们提升掌握建立和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可以根据军休干部的年龄、兴趣、需求等,将具有同质性的军休干部组织起来并形成一个小组,通过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康乐活动等,创造互动接触的机会,加强中心成员之间的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如成长小组、教育小组、兴趣小组、减压小组、社交小组等。
(三)整合社区资源,打造没有围墙的军休家园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服务网络不全、资源不足、开放不够的现象将根本改变,这为军休养老服务社会化带来了大好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同享、交流不断、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目的。
鼓励军休干部利用自身优势投身社区建设。中心通过与社区开展结对共建,帮社区搞好内部的环境卫生以及文明建设,提供后勤服务等,积极帮助社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支部党员的专业特长,在社区中建立志愿者队伍,动员组织各社区的军休干部党员积极参加各种义务服务活动,如开展义务劳动、法律援助、扶贫帮困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党员作用在社区得到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群防群治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建设义工队伍,实现“老有所为”
积极招募有能力、有热心的军休干部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如走进医院、走进社区、走进高校,为有需要的病人及家属、社区困难群众、高校青年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等。这样的活动,不仅利于恢复其社会功能,感受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享有随之而来的自尊、尊严和责任,而且能进一步扩大其能力和优势,提升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未来的信心。
在发展军休社会工作进程中,积极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为军休干部提供服务,发现和培养小组领袖,逐渐实现军休干部的自我管理;同时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团体活动,增加军休干部之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在整个过程和系统中,社工扮演的主要角色是需求评估者、服务计划制订者、服务提供者、人员协调者和资源整合者,减轻军休服务机构的压力,实现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社会化”的一种创新模式,亦是未来社会服务的准趋势。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