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政类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能力的路径
——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为例
社会工作是以实践为基础、以价值观为灵魂的职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与价值观的内化是社会工作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自建系20年以来,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一条以“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建设、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师资体系建设、专业实践平台建设以及专业支持体系建设”的“五位一体”的学生专业能力培育体系。
以制度化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培育的常态化。近几年来,学院从学生职业资格、师生关系、校社联系、专业支持、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等进一步“建制度、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初步形成了以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专业教师入班级的“学业导师制度”、专职教师和专业学生每学期40小时的“社会服务制度”、专业实习中的“双督导制度”、教学内容以“项目化与师徒制相结合”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课程设计科学化。学院组织对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对京内外主要社会服务组织进行岗位能力需求调研、对社会福利政策现状及趋势分析以及对20年的办学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邀请社会工作学界著名学者和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在原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讨论和论证,制订出新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并已经试行。新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坚持专业方向设置适应政策方向、坚持课程内容符合未来工作内容、坚持专业能力培育满足岗位能力需求、坚持教师专业能力驾驭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
以“双师、双实型”为基本要求促进师资队伍现代化。学生专业能力培育,师资队伍是关键。“双师型”旨在建设一支既具备教师资格,又具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派专职教师前往一线挂职锻炼;深入基层调研;参加海内外学术交流学习和专业能力培训以及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等方式使专职教师既能完美驾驭课堂,又能有效处理专业实务问题的“双实型”师资队伍。此外,定期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能手兼职授课,一方面充实师资队伍,同时为专业发展带来新的血液,激发活力。
搭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使培育路径多元化。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和资源,创办了具有专业特色和服务功能的实体组织——北京亮心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中心的创建为学生创造了理论与实践平台。通过学生的工作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转换,实现学校和机构的“零距离”、重视学习和工作的“双交叉”、真正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符合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和内在要求。与此同时,通过学院积极走访调研,与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80余家优秀社会组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完善专业教学支持体系使专业能力培育活力化。民政类职业教育的基础是人的素质,核心是人的发展。社会工作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真实社会环境。社会工作系要求学生每学期须完成40小时的社会服务。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学生的专业反思。此外,通过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我是社工期刊社”“爱之家社团”“学生会”“社会工作系党支部”等团体开展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践活动;并充分发挥新兴网络交流工具灵活、智能、快捷、互动性强等优势,精心搭建QQ、微信等公众平台,开展互动交流,反馈意见建议。
(作者系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