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协同奋进 打造社会组织发展新常态

2015-07-15 10:18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在承接公共服务,推动公众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等各方面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市对社会组织的发展高度重视,围绕“突破双重体制、打造社工队伍、建设孵化阵地、推进项目创投、外聘专业机构”的思路进行了探索,初步形成了“政府扶持、社会参与、专业运行、项目合作”的运营模式。

(作者:付方胜 海门市民政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在承接公共服务,推动公众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等各方面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市对社会组织的发展高度重视,围绕“突破双重体制、打造社工队伍、建设孵化阵地、推进项目创投、外聘专业机构”的思路进行了探索,初步形成了“政府扶持、社会参与、专业运行、项目合作”的运营模式。

一、以政策创制为指引,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

“双重管理体制”标准下的繁琐程序给社会组织的发展设置了屏障,打消了群众创建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延缓了社会组织发展进程。为此,我市于去年5月份开始探索实行“行业协会商会、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四类社会组织的直接登记,引导业务主管单位向业务指导单位转变,由民政局履行“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一体化”职责。截止今年5月份我市直接登记社会组织共21家。该制度的推行在打破了双重管理体制的束缚、降低了社会组织准入门槛、激发了发展活力,同时促进了监管体系由以往“严进松管”向“松进严管”模式过渡,形成了部门之间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综合监管体系。

二、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培养社会组织发展人才

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打造能够为社会组织系统化、多元化、规范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近几年,我市以社会工作者执业水平考试为契机,积极为社会组织的发展积蓄人才,2013、2014年我市共计组织950多人参考,通过考试人数突破260人,过关率达到27%。2015年参考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00多名,根据前两年的过关率统计,今年新增持证人数将达200余名,争取在南通率先完成“现代民政示范县(市)”中要求的每万人拥有5名持证社工的任务。为改变“人证分离”,即拿到社工证而不发挥专业技能的现象,2014年12月,我市试点成立了海门街道社会工作者协会,配备定向资金来鼓励协会开展为民、便民、利民的活动。“社协”的成立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也激活了居民参与公益活动的能动性;提升了活动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营造了互帮互助的和睦氛围。

三、以阵地建设为平台,规范社会组织日常运营

201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2013年—2015年统筹城乡社区建设主要工作责任分解的通知》的文件,提出市政府每年设立200万元的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去年我市围绕“提供创新平台、助力公益事业、建设美丽海门”的宗旨,利用该项资金建设了400㎡的社会组织孵化园,内设服务室、洽谈室、办公区、会议室等四个模块。孵化园的建设旨在为初创期的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信息咨询、技术支持等无偿服务。目前共有6家社会组织入驻孵化园。开园以来,除了每周三定期的网络教学外,期间邀请多地专家举行了12次能力拓展课、一次苏州公益行活动。孵化园的打造为扩展社会组织视野、整合社会组织资源、集聚公益发展领袖、构建社会组织发展生态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四、以创投项目为导向,优化社会组织资源配置

2014年我市投入60万元福彩公益金举办了公益创投项目,首届项目的运作主要定位于“微公益,大服务”格局,即降低资助标准,拓展资助主体,扩大服务范围,重点选择群众需求大、操作可行性强、实施专业程度高的项目。项目征集期间共23家组织29个项目参与申请;评审阶段,依据项目公益性、需求广泛性、项目设计、团队能力、社会效益等五个指标综合考虑,最终确定18个入选项目,根据项目实施周期和服务内容,分别给予10000—30000元的资金扶持。项目服务范围覆盖了为老、助残、帮困、青少年服务等多领域,很好的践行了“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福彩公益宗旨。通过项目的开展,在实现组织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很好的将政府的“他治”、市场主体的“自治”、社会组织的“互治”加以整合,形成了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共治的“善治”的良好局面。

 五、以专业机构为支撑,实现社会组织服务升级

鉴于目前社会组织管理人才匮乏,创投项目经验不足的现状,我采取了“走出去学习交流,引进来消化吸收”的策略,先后到上海、苏州等地参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运营、公益项目开展、公益领袖培养等情况;同时广泛邀请在江苏省有影响力的专业机构来我市共同为社会组织发展出谋划策,协同探究适应海门市的发展路径。最终,结合各机构发展规模、专业实力、行业声望等因素,我市将社会组织孵化园日常运营、公益创投项目的监管以及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全部委托给了“昆山乐仁公益发展中心”,并于今年1月份完成签约。目前,该机构派四位专业社工常驻孵化园。第三方专业机构的介入对于保障社会组织“能做事、会做事、做实事”、对于确保公益行为不变质,惠民服务不打折、对于促进社会组织的“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以及服务的提档升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下半年我市将继续巩固各项制度,构建以“社会组织孵化园”为核心的培管平台,打造“培育门槛公平、监管过程公开、奖惩效应公正”的局面。

一是以项目驱动引领能力提升。充分利用好200万元的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和60万元的福彩公益金,着力培育群众需求紧迫、服务手段专业、社会声誉较好、等级评估高的社会组织。以期达成“项目促发展·发展赢民心”的战略目标,实现社会组织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服务中谋成长的发展路径。

二是以基地建设打通市镇互联。我市海门街道、滨江街道镇级公益坊已经在建设中。公益坊是真正着眼于基层资源、服务于基层群众的整合性平台。我们希望通过第三方的专业辅导以及镇级政府的精心扶持,以公益坊为基地,整合碎片化的公益小团体,凝聚公益力量。鼓励优秀的社会组织入驻市级孵化园或者参与公益创投项目的申报,以此形成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社会组织培育架构。

三是以平台建设编织培控网格。配合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人员,优化社会组织孵化园工作事项,真正将孵化园盘活,通过专业化讲习与训练,提升入驻社会组织的运作能力。在做好孵化的同时,积极将孵化园打造成“培管”总枢纽,整合全市各类社会组织信息,搭建起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平台,实现宏观调控、动态监管。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