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能赶上职称制度改革的班车吗?

郭维军  2015-08-13 09:10   中国社会工作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日前表示:现行职称制度设计有缺陷,目前人社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将分类推进各行业的职称制度改革。长期以来,社工的职称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得到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工的职业定位和这一群体的整体发展。

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日前表示:现行职称制度设计有缺陷,目前人社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将分类推进各行业的职称制度改革。长期以来,社工的职称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得到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工的职业定位和这一群体的整体发展。

我国社会工作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这一职业仍处于相对“非主流”的状态。如社工毕业生纷纷转行、各地社工高流失率的报道屡见不鲜;在医务社工、学校社工等领域,即使通过了全国社工职业水平考试,囿于单位或者行业僵化的职称评价体系,社工的职称落实仍遇到不少阻力;即便是在社工发展比较早的民政类事业单位,由于职称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促进专业技能提升、落实去行政化等也都受到制约。笔者呼吁,应借着本轮职称制度改革的东风,尽快解决社工的职称问题。

王晓初还指出:在职称定位上,希望把它变为一个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现在跟职称挂钩的东西太多,包括福利待遇等;要尽力破除民办机构评职称的障碍;同时与用人制度改革联系在一起。对此,现在社工人才所处的境遇正好可以为职称改革探路:首先,当下社工还谈不上有什么和职称挂钩的东西,其待遇尚处于低位,对新的职称制度适应性好,且社工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恰恰是科学评价问题。其次,现在社工人才主要集中在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区,都不在体制内,推行新的职称制度自然少了许多障碍,从而成为一个新的、主要以民间机构为主的职称序列,可为其他专业类别的职称改革积累经验。最后,社工人才职称评价制度的落实可以为用人制度改革探路。例如,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主要领域,如果以政府购买社工岗位的办法向基层提供民政助理员,不增加编制便可解决基层人手不足的问题。但是,没有编制,怎么让这部分人定心呢?给予其职称评价的保障,拓宽其上升渠道和发展空间,让社工可以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流动,应是可行的选项之一。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