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过程如何体现社会工作元素?

赵万林 2015-11-16 09:56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会工作元素或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如何在督导过程中被体现?作者通过参与一次督导课程,认为这种专业性体现在督导过程中对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注:山东大学社会工作系针对MSW设置有“同步实习”课程,该课程配备了社会工作资深专家为学生提供督导,以解答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本文为作者参加第一次督导课程后的总结和感悟,现不避浅陋与诸君分享)

社会工作实习课程开启了整个社会工作硕士阶段的学习。通过三个周的实习,逐渐发现了实习过程中的困惑,包括实习内容单一和重复、自身实习期待(任务)如何与机构或项目的工作进程相融合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接受来自老师、学姐(哥)和朋辈的督导和支持就显得十分必要。广义上而言,督导与个案、小组、社区、行政、教育、研究等一起构成社会工作的方法体系。然而,督导并不只是存在于社会工作领域,在心理学以及医学等领域也普遍存在着督导行为。因此,督导并不是某一单个学科的“地盘”,而是多个学科都在研究的交叉领域。通过本次督导,我认为社会工作督导在整个督导体系里的独特性在于督导过程中对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一、督导过程中“开放空间”的引入,实现“助人自助”

本次督导并不是如我一开始想象的那般:督导者(老师)在督导对象(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困惑之后,督导者直接针对其所面临的问题给予专业上的指导。相反,在督导过程中表达困惑和提出问题的主体是督导对象,同样提出解决方案的也是督导对象。而督导本身则更像是提供了一个方便督导对象之间互动的平台。结合本次实习在项目中接触到的“开放空间”(Open Space)概念,我认为本次督导很大程度上就采用了与“开放空间”相似的手法。“开放性空间”是将在一到两天半的时间把50到300甚至更多的人里带到一个空间,由参会者自行讨论的一种动态的会议模式。(引自豆瓣同城)在督导的场域(教室)里,22名督导对象分成六组,分享各自面临的问题并接受小组其他成员和来自六位学姐的建议。这种督导方式就是鼓励督导对象在一个特定的有限的空间进行充分的互动和反馈,表达自己的困难,并借助小组的力量实现了督导对象(作为一个集体来讲)的自助,而个人在表达困惑和倾听他者困惑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解答自身困惑的答案。另外,六个小组并非只是各自为战,督导过程设计了各个小组“上台”展示的环节,促进了小组间的交流,打破了分组讨论带来的封闭性的局限,从而也使得互动的范围从小组内部扩大到整个督导场域。在“开放空间”的督导过程中,督导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次小组工作,督导者充分相信沟通和倾听的功能以及小组成员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解决困惑的“权力”(如何解决工作的疑惑同时保证专业性)授权给督导对象自己。在这个意义上,“开放空间”引入到社会工作督导领域,不仅仅是督导方式上的转变,也是理念上的创新——督导者并不是唯一推动问题解决的主体,督导对象拥有自己的潜力和能力,督导的意义在于激发潜力和利用能力。

二、督导过程中小组工作技巧的应用

将这次督导看成一次小组工作实践,我认为这次小组工作主要用到的技巧包括澄清、自我表露和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技巧,不一一列举)。澄清主要表现在各个小组向其他小组分享讨论结果的阶段,比如解答学生的疑惑和纠正错误或和不合理的地方。具体而言,对于学生的困惑,比如督导者对“如何理解同步实习课程”的回应,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不恰当的理解的纠偏和对课程意义的澄清。自我表露表现在督导者好些次都以自己的经历作为案例来引导督导对象思考问题,比如团队logo的设计。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主要表现在分享方式的创新,和互动过程中轻松活泼的沟通方式,比如要求督导对象分小组将讨论结果呈现在分发下去的纸张上,呈现的内容可以加入团队自己的创意和设计,互动过程中时不时的“插科打诨”使得督导过程不像传统课堂那样刻板和严肃。通过这些技巧的应用,营造了轻松、安全的督导环境,有利于督导对象之间以及督导对象与督导者之间的充分交流。

三、启发性督导方式利于促进督导对象的“全人”发展

本次督导不是就实习困惑而谈实习困惑,而是在解决督导对象实习困惑的基础上,通过启发性督导方式促进督导对象的全面发展。督导者提出了自己的人才观,认为“T”字是一种理想的人才结构。所谓“T”型人才,指的是既有广博的知识涉猎又在自己的专业有较为精深的研究的人才。社会工作的学科特征之一就是交叉性,社会工作的主要旨趣在于满足个人的需求,推动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此种旨趣之下,它面临的是如何将众多的研究个人(生理、心理)、组织、团体、社区和社会等方面的学科知识纳入到自身的助人系统之内,并将其操作化,让知识成为能够知道实践的智慧。在这个意义上,“T”型人才不单单是教师的教学期望,也是社会工作专业训练需要达到的目标。而作为学生,则需要往这个方向靠拢。督导者在督导过程中没有将督导的内容局限在实习困惑这一方面,而是在引导和观察督导小组运作的过程中,引入了logo设计、空间布局以及成果展示等多个方面的注意事项。这种督导方式具有启发性,意在启发督导对象能力建设是全方位的能力建设,不仅仅是针对目前所遭遇的瓶颈进行能力建设,也需要未雨绸缪,需要有足够的关于能力建设的想象空间,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特点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建设。透过这一启发,督导对象的发展应该是一种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上的全面发展。

四、“三人行,必有吾师”对社会工作督导在理念与技术层面的启示

一般而言,督导是在某个领域拥有丰富的实务经验或研究心得的社会工作前辈。正是通过专业和行业先行者的经验与知识传递,才使得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或职业得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而本次督导给我的启发是,每个人都至少拥有成为督导者的潜能。正如行动研究在寻找自己的哲学依据的时候,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tacit knowing)(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以此来说明知识的多元性,知识并不完全是文本上的表述或能言语、符号化的内容。以此为启发,我觉得正是知识的多元性和无穷性,使得具有有限性的个人都需要接受来自他者的“督导”,同时也有在某一方面成为他人的督导者的潜能。换个角度,虽然我们生活于同一个时代,共处于一个社会,但个人之间的经验仍然表现出很大的异质性,且信息加工过程的不同使得每个人对经验的理解和诠释也迥异。结合这两方面,还是需要回归到古人的智慧,“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在社会工作督导方面,三人行必有吾师并不完全是一句谦逊之词,它至少从理念和技术两个层面对督导具有启示:理念上,相信督导对象和“正统督导”之外的在某一方面具有能力、信息优势的“编外人员”拥有督导的能力,他们能够自我督导、自我提升,也能够为他人在某一方面提供督导服务;技术上,则可以从多方链接督导资源,对已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督导者在督导过程中逐步授权,让督导对象成为自己的督导者,推动督导对象的自助助人。技术体现理念,本次督导中,研二学姐被作为督导资源链接到督导场域中,督导对象(学生)之间的互动等都最终促成了本次督导目标的实现。

作者:赵万林,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MSW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