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交流】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儿童性教育

2018-02-08 09:39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明确自己在性教育服务当中的角色,理解服务的意义和方向。首先, 社会工作者充当着传播正确的性教育理念和态度的角色。

当今社会,性侵儿童的现象不时发生。自2014 年起,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的案件每年高达500 多宗, 笔者服务的区域, 仅在2012 年司法机关就办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被猥亵、强奸案件45 宗,其中受害人年龄在6 周岁以下的有24 宗,占53.3% ;7-14 周岁的有17 宗,占37.8%,两项合计41 宗,共占91.1%。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被曝光的性侵案件仅是实际发生的冰山一角。与严峻形势相反的是,性教育却依然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中被忽视并回避的话题。

 性教育的现状和困境 

1(一)学生层面

笔者在服务区域做的儿童性教育调研发现,社区约有八成的儿童青少年对于性知识存在着很多的误会与空白,甚至没有学习性教育知识的意识,对性教育也没有树立正确的态度。超过三成的儿童表示想学习科学的性教育知识,但缺乏有效的学习渠道。性教育缺乏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他们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懂得尊重生命等。

2(二)家长层面

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超过八成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知道性知识。家长本身也对性教育存在误解,简单地认为性教育就等于性交教育。在入门级的性教育培训中,笔者经常会让参与者大胆说出性器官,目的就是“脱敏”,做到自然谈性。此外,家长在知识储备和技巧上略显不足,导致性教育工作困难重重。缺乏系统的性教育知识也使得家长不清楚什么时候需要对孩子开展性教育。

3(三)社会层面

从外部环境来看,传统的文化理念和道德认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就自然通晓“性”了,不需要别人教导,而儿童只要做到吃饱穿暖、学业良好即可。这种观念导致人们耻于谈性,使得对儿童进行性教育难上加难。在社会忽略性教育的氛围下,针对儿童开展性教育的培训机构无法萌芽,书籍也难以畅销,形成恶性循环。

 社会工作介入性教育 

1(一)枢纽型联动机制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有些地方的社会工作者以7-12 周岁儿童为服务对象,联动学校针对青春期学生开展了适合该年龄段的工作坊、小组、开放日等性教育系列活动,与学校推行的相关课程相辅相成,得到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收效甚好。

以2016 年广东省中山市西区推广的“性教育服务之青春期教育”服务项目为例,该项目的学生参与人次约6000 人,85% 参与的学生表示在态度、认知、技巧方面均有收获。家长参与人次约500 人,80% 的家长表示参加项目后, 认识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了正确的性教育意识。此外, 项目在社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扩大,新增三成的社区居民有了认识性教育的需求。

笔者在服务区域从事性教育社会工作服务已经4 年多,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的需求,笔者继续深化服务,采取枢纽型的联动服务模式,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基地,辐射全区11 所中小学,全面介入儿童性教育。项目以走进校园开展班会课和小组活动的形式, 定期开展教师性教育培训、设计青春期教材,对学校性教育进行支援,并招募家长、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以培养性教育导师。此外,项目在社区开展大型性教育开放日活动,或在暑假开展性教育夏令营活动,力求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家庭、学校、社区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网络, 通过各系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性教育服务的发展。

2(二)三级介入机制

学校是性教育重要的服务领域,学校社会工作的首要服务对象是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坚持尊重与平等的价值理念要求社会工作者要聚焦学生在对待性教育的态度问题上。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个别学生的一些具体性教育问题中,需要以个别化为原则,走进他们的家庭, 了解其成长历程、家庭结构、沟通互动方式及父母的价值观、道德水平和语言行为方式,还要与老师等所有情境中人深度会谈,进行个性化评估, 在此基础上确定介入目标,设计具体的介入方案。

“三级介入”是指分别对服务对象全体人员、高危人群、相关人群的介入。初级介入是针对社区居民对性教育的需求,在社区及学校推广健康性教育知识,如生命的起源、青春期知识等外展宣传活动。二级介入是针对学校教师、家长、社区从事教育的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等开展性教育介入培训讲座、性教育志愿者知识小组等,并编写相关的教材,传授健康的性教育观念,提升性教育的服务技能。三级介入是针对在学校、社区出现性偏差的儿童, 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对于普遍出现的小群体问题,开展教育小组,集中处理他们对性教育的认知偏差问题,引导其正面对待身体的变化,并学会尊重他人。

3(三)体验式学习应用于性教育服务

发现需求。在开展性教育服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性教育都是一种既充满好奇想去了解,但又怕被同龄人知道的心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前线服务,笔者渐渐了解到大部分的儿童都对性教育知识充满好奇,但受传统文化观念和环境的影响, 他们并没有树立对于性教育的正确态度和意识,性教育知识也相对匮乏。

订立目标。埃里克森(E r i k H Erikson)的“人生八阶理论”(Eight Stage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8 个阶段,这8 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笔者所服务的儿童大部分正进入青春发育期,出现第二性征、身体快速发育等生理变化,如何顺利度过这一时期至关重要。社会工作者的目标不仅是要传递正确的性教育知识,更要协助服务对象树立正确的性教育意识和态度。

实务应用。由于性教育的特殊性和敏感性,采用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并不利于服务对象学习性教育知识。因而在服务设计上,笔者采取了体验式学习法。下面分享两则运用体验式学习法设计性教育服务的实务应用。

一是青春期教育开放日活动: 该活动主要针对五年级的学生, 通过“讲座+ 体验摊位”的形式, 让学生全方位学习青春期知识, 协助他们顺利步入青春期。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了解到青春期知识,在服务设计上,社会工作者分别设置了男生和女生的体验摊位,每个摊位都有不同的主题。社会工作者借助仿真道具,与学生分享青春期知识,让知识不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变成可触摸、可观察、可体验的实践活动。

二是防性侵自我保护小组:该小组的主要目标是让组员学习预防性侵的知识,从而提高组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开展这一类型的服务时,从前的许多做法可能只是教会儿童遇到坏人要跑、要拒绝,但却没有明确告知他们什么是性侵犯行为。社会工作者利用道具模型告诉组员哪些是身体隐私部位,什么是性骚扰或者性侵犯行为,并且会设置一些情景模拟,让组员高度体验遭遇性骚扰或者性侵犯行为时应当如何自我保护。

 服务困境和角色思考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开展性教育社会工作服务可能会遭遇社区、学校和家长的一些质疑。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性教育服务初期,也很容易被误解、被拒绝, 甚至有时候也会对自己的服务感到迷茫。所以,面对误解、拒绝和批评时应该如何调整心态,同理对方的想法和感受,是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做到的事情。

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明确自己在性教育服务当中的角色,理解服务的意义和方向。首先, 社会工作者充当着传播正确的性教育理念和态度的角色。虽然有很多其他行业的人士也能够承担这个角色,但社会工作者的目标是让服务对象在能对自己身体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本身,并且能够接纳青春期的变化。其次,社会工作者承担着链接性教育资源, 推动性教育服务发展的角色。面对服务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秉持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坦然接纳多方的质疑,冷静分析服务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最后,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发挥倡导者的角色,联动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不断补充现阶段缺失的性教育知识, 提出合理可行的政策条例,使儿童性教育保护制度更完善。

(作者:梁梦娜 梁美琛 陈欣燕)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张燕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