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益博社会工作者王玉第一次坐在社旗县兴隆镇张岗村,站在张岗小学校门口,大门紧锁,外面站着一群人,大多是来接孩子中午回家吃饭的爷爷奶奶,偶尔也能看到有事回乡的父母。不过父母在家的不多。因为学校有午餐补助。这个学校是贫困村张岗村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村,这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人口3685人,留守儿童156名,占整个在校生196名的近80%。走在社旗县兴隆镇张岗村的起伏岗坡上,远远的就能看到两面国旗,一面是张岗村党群服务中心,一面是张岗村小学。春夏秋冬,每一天这里都在上演着脱贫攻坚的故事。
社旗县民政局选派的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樊自立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记录着每天做过的事,还有明天准备干的事,更多的是在看到人和事的思考。他在2017年12月30日写的日记对这个社工的到来,觉得是个新生事物,也是脱贫攻坚从未来着手解决的一个问题。他写到“今天王玉老师带着两名社工来到张岗村前丁村在了解基本数据的情况下,能够蹲在前丁村和留守儿童的四邻了解孩子的表现,还能住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驻村工作队员房子里,凑在一起聊天,留守儿童最急的事是什么,你觉得怎么办,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接触…”
幸福都是相同的,不幸各有各的不幸。留守儿童必须有一个好的接触方式,才能走心。社会工作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益博社工王玉在和张岗小学校长丁玉萍一起聊起了对留守儿童的看法,也有他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认识。因为贫穷,不仅是物质的匮乏,更是精神的孤立,参与的低度,不能从所在的土壤汲取足够的养料和阳光,变得不确定,甚至萎靡不振,成为社会的孤岛,没有人关注,缺乏支持,一切了无生机,变得沉闷不已,慢慢的变得浮躁,或者是燃点,让规律性的东西变得不确定,这是一个社会健康成长的困窘,摆脱贫困,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将是一条更为艰难的路。丁校长对社工的了解也是缘于我们的到来,她在接触了几次,也是慎重的观察思考后对前来观摩的兴隆镇镇长李志欣汇报说,“益博社会工作搞的一起爱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活动,不仅是理念的拓展,更是方法技巧的碰撞,不一样,觉得你们益博社会工作走的是中医治疗的路子,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望闻问切,系统治疗,是一个辨证施治,有优势视角,更有辩证思维,反正管用。”
脱贫攻坚是个宏大课题,但总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就解决,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能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社会工作的动因总是基于需求。每一活动都有一个调研,也就是需求发掘与对策建议,这样才靶向精准,避免驴头不对马嘴,表面上生龙活虎,其实是一场孤掌难鸣的艺术表演。去年春天五一节前,王玉一个人有一次到万航家里走访,家里大门紧锁,跟爷爷一起生活的丁航总是背在屋里看电视,既不打招呼,还沉闷寡言,有什么话总是憋在心里。他的爷爷有心脏病,有时有心绞痛,是个低保户。这个家庭还有特别之处,父亲因故病逝,母亲一走不归,奶奶也忧郁而死,后来他的爷爷又结婚重新组成家庭。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学校,孩子对家庭的适应与认知也需要一个过程。这里面有新的家庭成员的不断加入,造成爱的稀释与纠缠。
与万航的接触重复在聆听他爷爷的讲述中。在三次家访之后,有一次去探访是在六一儿童节节前夕,麦子黄了,村子里都在组织收麦,这个缺少劳力的家庭还有几亩地,现在农村的劳力都外出打工。王玉和王翀、苏桂兰一起去家里,家里没人,但看到院里面养的一只大白鹅,还有五只珍珠鸡,还有一排花草,门口还有肆意生长的几盆多肉。乡土乡情,才是本土化的东西,没有本土化,何谈专业化。王玉从一个孩子的爱好作为观察和交流的窗口,一起聊家禽,一起聊多肉。社工要想给服务对象讲一勺子知识,自己最少有一桶的知识储备。即使这样,王玉努力的学习着鹅的习性、珍珠鸡的特点、多肉的养育要领。这样打开了话匣子,这个叫万航的小朋友,居然也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对每一个家禽和花草自己的想法比社工还深刻。这让王玉想起用乡土文化介入留守儿童关爱,让儿童对家乡的理解和看法,映照和投射父母对家乡的回忆,进而关注孩子,关注家庭与陪伴的重要性。
6月2日上午,那是那一堂乡土文化大讲堂,两个班的孩子56个人,还有4个老师,一起采取历奇、小组、个案等工作技巧,石头剪子布分组选组长,123456分组,这些大家都会的小技巧,一下子大家的关注点和相同点就浮现在眼前。56个孩子,留守儿童46个,这些随机分组产生的6名小组长,居然全部是留守儿童。王玉把他们的名字一个个写着黑板上,讲组长职责,讲小组任务,讲激励方法,包括老师都发现,自己的学生也有不一样的一面,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譬如对村子堰河里的水的观察,对坑塘的比喻,对自己家里最牛的事物的描述都出彩别致。那时候,一个六年级叫王宏斌的小男孩,给我丢了一句话“我们在一起,世界更美丽”。那一夜我失眠了,我写下了4356字的益博社工日誌《鹅鹅鹅》。孩子们也在随后的作文中,释放了自己对身边的人和事的看法,因为他们觉得,嗳,关爱也可以这样做,把农村留守儿童的优势发挥出来了。他们学鸟叫和鹅叫的声音,至今还能在耳朵里响起。
一份努力,就有一份收获。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怎么爱都不过分,今天的努力都有明天的美好儿童。健康成长是一个村庄成长计划很重要的部分,而社会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维、知识、方法和精神的集合。益博社工不仅如此,更致力于留守儿童的权益保障,他们把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政策法规印制成手册,变成易于记忆的顺口溜,在村党群服务中心里写在小小黑板上,把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作为脱贫攻坚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能够看到这个乡村振兴未来的样子。
益博社工把三区计划、牵手计划介入留守儿童实施作为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一个重要平台,更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风向标。资源整合、跨领域合作,社会工作才更有力量感。勇于探索,才是真的担当。忠诚担当事上见,落实见效真本事。这是益博社工王玉的座右铭。他根据一个走访发现留守儿童面临性侵的风险的时候,率先在乡村开展了女童保护进校园进农村活动3场186人,让一个点传播出去,提升了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意识。堰河弯弯曲曲,滩多水急。防溺水应急安全进校园活动,一在张岗小学举办,小学生实操心肺复苏、风险点排查,大家争先恐后,12个农村学校,2个留守儿童学校,1869人,参与了一对一的互动演练,所有演练的学校,无一人因溺水意外伤亡。
微心愿共温暖,一个从张岗走出去的学生丁爽因为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的儿童之家援助活动变得包容起来,人们都在接纳这个乡村振兴的愿景。河南省福彩公益金资助建设的张岗儿童之家,一应俱全的陈设,但是图书量不足。益博社工王玉把儿童之家打造成关爱留守儿童的高地,他动情的给张岗村党支部汇报项目想法时动情的说,“张岗人在中国,中国人在张岗这是一个思维方式,张岗人更多的参与进来,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每一个张岗人的舞台,每一个新张岗人的舞台,张岗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把儿童之家打造成关爱儿童的高地。”定方案、建微信群、写公众号,一系列组合拳,让儿童之家图书室成为一个大家都在讨论的新议题。在外的张岗村人参与进来了,外出打工的孩子父母参与进来了,社旗县的志愿者参与进来了。家是社旗的朱茜老师有一个英语学校,她受益博社工的启发,在儿童之家开了一个微心愿共温暖留守儿童生日趴,英语教学与戏剧表演融入,老师和孩子们直呼大开眼界,家长和干部只说好好好。
落地生根才能开花结果。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聚焦需求,系统思维,辩证施治,展开了一幅幅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微图景。一个小戏剧,这里的孩子也能表演,艺术疗愈,情景再现,这些新东西,因为社会工作介入脱贫攻坚,让一个个新的方式方法在南阳落地生根。不管是社旗、南召、宛城、镇平,还是在方城。关爱留守儿童成为南阳益博社会工作中心的优势项目,沉淀与萃取让社工不断攀登着本土化的高峰。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创新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695天,456天陪伴留守儿童的时间,2698人次的留守儿童参与,356封信,4面锦旗,儿童住我家、益起爱留守儿童行动、小白杨青少年健康助长计划…,故事还在继续,益博今天的作为又成为明天的故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