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社工关于“个案援助指派制度”的设想

路裔倍 2019-03-06 09:44   社工客微信公众号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把个案工作从项目的一种服务手法拎出来做强做大,让公众对社工的感知从“什么都做的杂工”转变成“社工其中服务之一就是做个案服务的”,使个案服务成为“房子的顶梁柱之一”。

法律援助和指派

1、定义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法律援助中心是由国家拨款设立的专门为需要律师服务但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的弱势群体,及其法律规定必须有律师提供法律帮助而自己又没有聘请律师的特定人员,提供无偿法律服务而设立的一种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

2、性质

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享受国家工资,专门为法律援助对象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不得办理非援助案件,不得向社会提供有偿法律服务,不得向受授者收取钱物。

3、流程

以未成年刑事案件为例。

检察官在审讯阶段问未成年被告人要不要请律师,当回答不要之后,进入审判阶段,法院就会发一份“指定律师辩护函”给法律援助处,要求法律援助处指派一名律师为该案的未成年被告辩护。

律师接到指定函后,就到法院提交资料,办理接案手续,阅卷、会见服务对象,写辩护词、出庭辩护。

个案需求与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有需求但没资源

目前,很多地区和政府单位局限于财力的问题,并没有购买社工项目为所在所属的人群提供服务,比如社区、学校、医院、康园、敬老院等,但又有较强烈的个案服务需求。

2、资源与需求对接不上

一方面社工迫于指标压力,到处挖掘个案,但总是挖掘不出来,群众有服务需求的时候,却不知道社工的存在。

另外一方面,妇联、团委、信访办、维稳中心、村居委会等政府部门单位却经常接到服务需求,不知道如何联系、转介给社工。

如何破解上述难题?

1、建立平台

参照法律援助中心,地区协会以项目购买的形式,成立“S市(县)个案服务援助中心”,凡是社工项目(接口1)接到的服务需求,政府部门(接口2)接到服务需求,都先将服务需求上传到援助中心。

2、建立资源供应路径

一是建立市县层面的个案服务队,专门开展个案服务,社工是专职领工资的。

二是建立个案服务专业人才库,社工是兼职领补贴的,人事属于某机构。

假设是第一种形式,它的定位应该是对其他社工项目(比如社综,下同)功能的补充,是一种为了解决“有需求但没资源”问题的措施。

假设是第二种形式,它的定位是资源整合优化配置,是为了解决“资源与需求对接不上”的问题,因为其他项目的社工也可以是个案服务专业人才库的成员。

3、打通接口和发展会员用户

已经出资购买的社工项目有义务和责任将个案服务需求上传,所以这个接口已经开通。

如何打通那些有个案服务需求但没有足够资金购买的政府单位或企业的接口呢?可以采用会员制的方式加入个案服务援助中心需求端,包年/包月缴纳一定的费用或者单个个案服务费用的形式购买服务。

这项工作需要地区社工协会建立个案服务援助中心后,亲自开展推介会或拜访有需要的单位、企业推介发展会员用户的过程。

4、建立制度

参考司法领域的法律援助制度,建立社工行业的“个案援助指派制度”。

数据中心接到服务需求上传后,根据服务需求所在地区和类型,发一份“指定个案服务函”(有电子公章)和服务对象信息表给个案服务队(下设各类专才组别,如长者个案专才服务队)的某成员。

成员接到函后接案介入,持函约见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评价来决定接案社工的绩效或补贴,还要制定各项配套服务制度。

作用

1、实现需求与资源的有效对接

没有类似“网联”平台之前的个案服务:重复服务、监管有漏洞、服务质量无法保证、服务透明低,无统一服务标准等等。

图1:现行的需求与资源对接模式示意图

建立类似“网联”平台之后的个案服务:避免重复服务、可以掌握需求和服务的动向、弥补一些地区和部门没有购买社工服务的不足、为实现统一技术标准和服务规则提供了可能性等等。

图2:设想的需求与资源对接示意图

2、提升社工行业服务公信力

一个行业的公信力源自于有网上公开透明可查的服务依据、服务制度、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等。

就像我们要去政府部门办事,上政务公开网一查就知道有什么流程、需要什么资料。

而是要去翻书本才知道个案的服务流程是“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或者是社工发表的文章有提到。

那么,公众通过个案服务援助中心就可以查到这些规范化的资料,从而提升他们对行业的信任度。

另外,现在社工项目的模式都是“单个项目独立面对群众的需求”,群众很难信任单独存在的“门店”。

那么,建立个案服务援助中心之后,所有社工项目都是这个中心的“连锁门店”,这个定位所产生的信任效果与群众喜欢去“大润发”连锁超市购物的原理是一样的。

3、破解服务看不见的难题

目前公众对社工行业的主要质疑是“花了这么多的钱,没有看到社工做什么”,而现行的痕迹化管理都是为了内部监督而设置的,比如上传文书到社工服务系统管理平台。

那么,建立个案服务援助中心最大好处就是,公众通过中心的可视化数据一目了然知道这一年该地区收集了多少个案服务需求,投入了多少人力财力,向哪些、多少用户提供服务,整个服务流程、环节及痕迹等等信息。

4、探索行业的造血能力

在目前公众对社工行业了解不多、信任度不高的情况少,很多单位和企业不愿意一下子拿出十几万、几十万购买一个项目。

那么,由地区社工协会统一推介个案服务,采用会员制包年/包月/单买的方式,费用可能就是项目购买经费的十分之一,这是很有吸引力的服务购买方式。

图3:会员购买个案服务的路径

5、探索建立行业的服务品牌

社工行业的项目特色品牌很多,但我认为这些都是“房子的砖块”,不是“房子的顶梁柱”,所以撑不起公众对社工行业服务的认知。

那么,把个案工作从项目的一种服务手法拎出来做强做大,让公众对社工的感知从“什么都做的杂工”转变成“社工其中服务之一就是做个案服务的”,使个案服务成为“房子的顶梁柱之一”。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张燕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