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群众思想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王凡录 严正 周丽萍 2019-05-27 10:04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经过两年多特别是经过2018年一年来的“访惠聚”驻村工作实践,我们对社区基层群众的思想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掌握,对“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相应的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这一基本任务形成了比较成熟有效的做法,同时对社区群众思想工作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应当采取的对策建议做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思考。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简称“访惠聚”,下同)工作,是从新疆乃至国家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针对当代新疆具体历史情况与现实问题所进行的一项兼具特殊性与持续性的实践工作。其中,访民情是前提,惠民生是手段,聚民心是目的。从前提、手段、目的这一视角来说,新疆“访惠聚”工作就是新疆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群众工作,做好“访惠聚”工作就是主要做好新疆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包括针对群众生活状况的民生工作与针对群众认识状况的思想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经过两年多特别是经过2018年一年来的“访惠聚”驻村工作实践,我们对社区基层群众的思想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掌握,对“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相应的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这一基本任务形成了比较成熟有效的做法,同时对社区群众思想工作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应当采取的对策建议做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思考。

一、社区群众思想工作实践做法

新疆自治区党委提出,解决新疆问题,必须坚持依法治疆和以德治疆相结合,用好“五把钥匙”: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的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在“访惠聚”驻村工作实践中,针对社区干部与居民群众中所存在的思想文化方面的各种具体问题,我们始终遵循新疆自治区党委上述关于解决新疆问题的五项原则方法,掌握并运用各种具体的思想文化方式方法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

(一)通过聊天切入话题的方式,以共同话题拉近双方距离便于沟通交流。这类方式通常运用于入户走访、住户住访过程中。具体说来有三种方法:第一,问题导入式方法。首先了解掌握入户走访居民对象家庭的工作生活基本情况,分析判断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问题。然后从这些可能或实际存在的民生问题话题切入主题,了解掌握民情并沟通交流思想。第二,职业话题导入式方法。首先了解掌握入户走访居民对象的职业工作基本情况,分析判断其中可能存在的必要话题或共同话题。然后从这些必要或共同话题切入主题,沟通并交流思想。第三,家常兴趣导入式方法。首先了解掌握入户走访居民对象的日常生活基本情况,分析判断其中可能存在的家常或兴趣话题。然后从这些拉家常或聊兴趣话题切入主题,沟通并交流思想。

(二)通过座谈或说谈的方式,以亲身言说触及自身思想便于自我提高认识。这类方式通常运用于干部群众特别是民族干部群众参与的群众思想工作座谈会中。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这就是说,思维是语言的内在精神基础,语言是思维的外在物质体现。语言表达与思维活动密切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往往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国语(国家通用语言简称为国语,下同)语言理解与语言表达等能力水平限制,他们对许多以国语形式表示的理性较强的问题,基本上无法用国语准确地说谈交流,要么只能用国语词不达意甚至阴差阳错地表达,要么只能用民族语言模糊或笼统地表达。这时候,民族干部群众的国语系统培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就立即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国语培训先行、国语培训与工作座谈并重的方式,即在国语学习中座谈思想、在座谈思想中学习国语,两者不断交替进行,最终达到民族干部群众逐步克服语言障碍、思想座谈促进国语学习、国语学习促进思想座谈、两者同时不断提高的目的。

(三)通过历史知识宣教的方式,以历史事实打开现实情结与心理障碍便于启发转化。这类方式通常运用于新疆“四史”(新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文化史)展览参观学习活动中。在新疆地区,“三股势力”(暴力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只所以能够蛊惑人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利用干部群众特别是民族干部群众相关历史知识的模糊或缺乏甚至空白,故意歪曲历史甚至编造历史,渗透浸入新疆地区的思想意识领域,使得许多错误的思想认识先入为主地占领人们的头脑,被人们错误的认为是正确的思想认识。我们的一项历史性任务,就是要通过新疆“四史”宣传教育全覆盖,将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以确凿的历史事实打开干部群众特别是许多民族干部群众的历史—现实情结与心理障碍,从而通过历史这面镜子受到启发教育,树立正确的历史—现实性认识,进而实现转化思想、聚集民心的目的。

(四)通过意识形态理论讲座的方式,以科学系统的意识形态学说净化对象思想便于反思进步。这类方式通常运用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系统学习活动中。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它要求我们要运用辩证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看待一切事物、分析一切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人类世界中获得本质性的规律性的总体认识即人类真理性认识。其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原理。而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思想、艺术思想、宗教思想、哲学思想,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的意识形态,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是人们天生在脑子里形成的社会意识,而必须经过人们的自觉学习或系统灌输才能逐步形成。只有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 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才能彻底剔除对象头脑中一切错误的思想认识,净化和纯洁对象的思想意识。只有紧握马克思主义这把锐利的武器,才能与一切反人类反科学的意识形态进行有效的斗争并最终取得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最后胜利。

(五)通过实施暖心工程与解决困难诉求的方式,以切身利益获得来感化对象情感进而促使对象精神升华。这类方式通常运用于群众实际物质生活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过程中。“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语)人的具体物质生活方式是人的社会存在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人的具体物质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的思想意识状况,而人的思想意识状况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人的物质生活状况。人的物质生活状况与人的思想意识状况是辩证的统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改善一个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这个人的思想意识的进步。反之,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的进步,可以促使这个人的物质生活状况的改善。这样,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掌握居民群众的具体生活状况,发现居民群众的具体生活困难诉求,从而创造条件实施温暖爱心工程,解决居民群众的生活困难,以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获得感来影响和感化居民群众的情绪情感与思想意识,进而促使居民群众的精神升华。

在两年多的“访惠聚”驻社区工作实践过程中,我们驻社区“访惠聚”工作队成员与社区干部一起,运用上述各类思想文化方式方法,具体地分析解决具体的思想文化问题,社区群众思想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社区工作队与社区干部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明显增强,社区干部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明显提高,特别是社区民族干部群众的政治思想认识明显进步。

二、社区群众思想工作普遍存在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访惠聚”驻社区工作实践,我们对城镇底层社区这一居民自治组织的实际体制运行过程与社区干部工作方式等社区基本实际情况有了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和掌握。作为镇级政府与居民群众之间的中介和桥梁,社区兼具上级政府延伸的管理职能与面向居民群众的服务职能,既要面对来自区州县镇各级党委政府的指令性工作任务,同时又要面对来自辖区居民群众各种各样的具体性问题。由于纵向制度体制的强制制约、横向管理服务能力的严重不足等种种原因,在许多情况下,社区在面对各级政府的需要迅速理顺的各种指令工作与面对居民群众的需要迅速处理的棘手问题时,显得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这样,社区群众思想工作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下列普遍存在的困境和问题。

(一)就实避虚,使得群众思想工作边缘化。简单说来,目前城镇底层社区组织的实际状况就是:管理任务繁杂、服务工作忙碌。繁而杂,过忙易生乱。面对经常存在的繁杂忙碌的任务和工作,社区组织与社区干部只能被动而被迫地选择就实避虚,优先完成那些务实性(实体性)任务和工作而暂时搁置那些务虚性(思想性)任务和工作。甚至可以说,社区群众思想工作从来就没有被放在社区工作的中心或重要位置。这样,社区群众思想工作包括非常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就逐渐被边缘化了。

(二)忙于应付,使得群众思想工作形式化。在新疆目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时期实行特别管理,越来越多的实体性任务和工作与思想性任务和工作,都被作为竞争性、程序性、指标性的刚性或硬性任务和工作,必须如期完成。这样,在多重交叉的巨大任务和工作压力面前,社区组织与社区干部在忙于就实避虚优先完成各种程序性实体性任务和工作的同时,又不得不忙于应付各种程序性思想性任务和工作。因此,社区的各种群众思想工作就被流于形式或形式化了。

(三)观念陈旧,使得群众思想工作单一化。坚持群众路线、善于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闻名于世的优良传统。但这种优良传统由于某种历史性原因曾经一度时期中断了。现在,随着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特别是“以人民为中心”方略思想的深入人心,坚持群众路线、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包括群众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逐渐恢复和发扬光大。然而,由于市场经济中经济利益的直接驱动与“一切向钱看”偏颇观念的不断冲击,许多人注重于与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的实体性工作而忽视与经济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思想性工作,许多人注重经济利益驱动杠杆的时刻变化而忽视群众思想工作的观念更新,许多人身处新的时代却仍一尘不变地沿用以前某个时代群众思想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等等。这样,陈旧的群众思想工作观念必然导致陈旧的群众思想工作方式方法,本本教条此隐彼显,说者慢条斯理,听者索然无味。单一化的方式方法,越发使人们重视实体性任务和工作而忽视甚至蔑视思想性任务和工作,群众思想工作的重要意义就更被人们淡化了。

(四)人力缺乏,使得群众思想工作低效化。群众思想工作的主体是人,群众思想工作的对象也是人。由于作为群众思想工作对象的人的具体情况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作为群众思想工作主体的人具有全面而专业的群众思想工作素质和能力。然而,在目前基层这种人才选拔和录用的体制条件下,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配置极为有限,社区几乎完全不可能聘用到上述具有全面而专业的群众思想工作素质和能力的人力人才。况且,由于目前社区工作人员总体文化程度与素质能力的局限,特别由于目前社区具有专业社会工作者资质的工作人员极度缺乏,即使相关的群众思想工作专业人才乐意扎根工作于社区,亦独木不成林,难于顺利有效地相互配合开展社区群众思想工作。

三、社区群众思想工作今后对策建议

目前社区群众思想工作只所以普遍存在上述众多的困境和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仔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原因:社区自身外的体制性原因与社区自身内的职能性原因。针对这两大类原因,我们提出以下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章立制,促进群众思想工作实践。这里所说的建章立制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针对社区自身外的体制性因素所进行的建章立制,二是针对社区自身内的职能性因素所进行的建章立制。前者主要由各级政府部门主导完成,后者主要由社区组织自我完成。我们认为,目前社区的困境和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目前社区职能与政府职能划分不清,导致原属于各级政府的某些职能过多地延伸于社区,使社区承受了原本不属于自身职能的许多任务和工作,从而大大挤压了社区组织的自身某些职能特别是务虚性的进行群众思想工作的时空和能力。因此,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章程规制,厘清社区与各级政府的关系与职能,进而结合社区具体实际情况,通过国家权威部门制定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人员职责清单,切实减轻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实际负担,使社区通过建立健全自身内部的规章制度,强化社区自身内部的各种职能职责,真正有时间空间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进而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的本质性规定。在不断推进的社区居民自治过程中,充分利用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真正促进社区群众思想工作实践。

(二)加大投入,建强群众思想工作队伍。做好做强社区群众思想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建立建强一支专业化或准专业化群众思想工作队伍。由于目前基层体制下社区人力物力财力的总体投入有限,社区不可能通过每个成员一专一能的方式建立一支专业化群众思想工作队伍,而只能通过每个成员一专多能的方式建立一支准专业化群众思想工作队伍。这里需要考虑和解决与此相关的两个具体问题:一是人力资源的获得和利用问题,二是财力资源的获得和利用问题。前者需要国家的相关人才政策倾斜支持,后者需要政府的相关财力政策倾斜支持。另外,在目前政府部门投入极为有限、社区资金支出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社区作为非政府性质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能否独自创造条件自我开辟新的财力资源?怎样开辟或通过什么方式途径开辟新的财力资源?值得相关权威部门和专家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做出结论。

(三)精心策划,优化群众思想工作环境。人与环境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一方面,人可以或能够影响或改变环境,另一方面,环境亦可以或能够影响或改变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都是自己所处环境的产物。因此,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除不可或不能改变的特定场所之外,一般需要精心策划群众思想工作环境,包括精心选择优化群众思想工作的自然环境与精心创设优化群众思想工作的人文环境。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必然造就出素质优良的人。

(四)探索创新,丰富群众思想工作形式。内容与形式同样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一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另一方面,形式积极影响内容,对内容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既要注意群众思想工作内容的正确性,同时又要注意群众思想工作形式的多样性。在电子网络时代,要注意探索创新丰富多彩的群众思想工作形式,特别要注意充分利用各种电子网络媒体形式,做好做强社区群众思想工作。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