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篇名为《吸毒艺人柯震东强势复出背后,是无数缉毒警察的血泪》一文,颇有感触。柯震东作为公众人物,他的行为无疑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其复出定会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然而和缉毒刑警默默无闻的付出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能在社会大众的眼中,吸毒是让人嗤之以鼻的行为。吸毒人员一步错,步步错,无论他是否想改变,都撇不开他是“白粉友”的标签。在未接触禁毒工作前,我也有同样的感觉,但大家对这个群体有多少了解呢?社会若接纳这个群体对大众会有什么好处呢?大多数人对毒品的危害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专业禁毒知识是否只来源于影视作品呢?下面我可以和大家探讨一下禁毒社工的看法。
2018年,我来到广州市海珠区,成为一名禁毒社工。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禁毒专干、专职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管控,并发掘他们的需求,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引导他们更好地摒弃过去,迎接新生活。期间我接触过有很多戒毒人员靠着自己的决心、家人的支持和社会的包容,正在努力地把贴在身上的“毒”标签一点一点去掉,最后成家立业,并热心投入到禁毒志愿公益服务当中。
虽然他们是一群有特殊背景的人,曾经也是缉毒警的血泪;但愿意浪子回头的他们,不再是社会的负担、洪水猛兽!我们是否可以多一点关怀与接纳,少一点不解与排斥,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正确地了解戒毒人员以及禁毒工作,以下我将通过三个层面为大家分享一下自身的工作经历。
一、就业稳,生活妥
禁毒社工的服务过程中,其中一项工作指标就是协助服务对象再就业。根据【社会键理论】的解释,“人若用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传统的活动,就不可能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简单的说,促进就业有利于丰富他们的生活时间以及提高收入,只有生活和收入都能稳定的情况下,才能顺其自然过上正常的生活。
这是一位我曾跟进过的案主,阿恒(化名)。刚接触阿恒时,他还是一位面容憔悴,身形消瘦的青少年,因受不良少年的诱惑和想寻刺激的想法,而吸食冰毒并被抓获执行三年社区戒毒。首先,禁毒社工联系阿恒的母亲,促进母子间的沟通与提升家庭关系,再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阿恒树立就业意愿,承担个人责任和家庭责任。其次,禁毒社工链接社会资源,助力阿恒成功在房地产公司任置业顾问一职,并在就业程中为他提供与上司、同事的人际交往技巧及情绪支持。阿恒在工作中越来越认真,获得公司的一致好评,除了提高了收入,在这段时间里还结识了一群积极进取的同事、朋友以及一位贤惠的女朋友。转眼间两年就过去了,阿恒现在已步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完成了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等人生大事。此时的阿恒身形健硕,脸色红润,能积极地为家庭肩负起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为此换一个角度思考,柯震东当初也是一名优秀的年轻艺人,受到大众的喜爱。当年因吸毒已受到行政管理处罚,并公开致歉,现正在一步步重归正轨,做他擅长且热爱的“老本行”。若换作我跟进柯震东,首先我会鼓励他、肯定他的决定。在面对媒体质疑和社会不接纳的情况下,进行自我的调节显得相当重要。为此我会提供建设性意见、缓解他的情绪,引导他认识过去曾经犯下的错误行为,并找到他希望改过的动机——重回演绎圈。只要柯震东珍惜回归的机会,我们就能抓住这个动机加以强化,助力他做好复出前的准备。并结合相应的实际行动,如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社会大众做好接纳的心理,一步步协助他解决在复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后,通过再次确认承诺的手法,协助柯震东确认自己清楚的目标、确认自己对于改变的期待,并为履行承诺而努力。
二、戒毒难,决心强
吸毒人员能成功戒毒,重点在于所处的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众多的因素当中,家庭、朋辈以及社区接纳最为重要。
吸毒人员的家庭是他们的避风港,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能够能形成一股力量,支撑着他们,能让感受到不是自己一人孤军作战。如果家人不支持,将他们抗拒在门外,则不利于改变。
许多吸毒人员希望能摆脱那个“毒圈子”,只是当他试图这么做时,往往缺乏资源难以重新就业,也不被社会认同和接纳。在这情况下,就很容易把他们逼回老路上去,重新吸食毒品。要打破这个怪圈,吸毒人员要戒毒除了有坚定的意志,还要坚决断绝与原有“毒圈子”的联系,阻断与“毒友”的接触,远离毒品诱惑,避免高危情境,才是走出恶性循环的良策。
而禁毒社工作则需要为吸毒人员提供专业的服务支持。如,心理咨询、家庭关系修复、联动社区资源、提供就业辅导培训和就业资源等工作,协助他们融入社区,走出“毒海”。
三、去污名化,降低语言伤害
吸毒是违法行为,则吸毒人员就是被贴上“毒”标签的违法者。吸毒人员也是受害者和病人,需要对这个群体采取帮扶、教育、挽救。让他们尽快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正常的生活!去标签需要社会的理解、包容和接纳。 那怎样才叫社会接纳呢?首先,我认为可以从改善对群体污名化的称呼开始。 所谓的毒品其起初都基于医疗用途,当它们被人不规范使用时,就变成了毒品。污名化即是被人为地加上负面的观念或标签,并引起不良影响。污名可能源于陈旧和错误的观念,即成瘾是一种道德上的失败,而不是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即是一种慢性、可治疗的疾病,患者可以从中康复,并继续健康的生活。 “吸毒”这个带有污名化且被频繁使用的贬义词,当中包含了对患者的歧视、羞辱和偏见。可能无形中加深了社会的偏见。所以我建议在提供禁毒服务过程中,多把“毒品”更换为“药物”,“吸毒”更换为“不按规定使用药物,“吸毒成瘾(患者)”,更换为“药物使用障碍(患者)"。
四、结语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吸食毒品是违法行为,有吸毒史的人需要接受、配合户籍地禁毒办和派出所的管控工作;而种毒、制毒、贩毒等才是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这些犯罪分子才是缉毒警的天敌,才是一切禁毒工作的源头。
在我国禁毒工作中,禁毒社工的功能尤为重要,通过发挥专业优势,运用“软”手段,为吸毒人员提供教育和帮扶服务,协助他们提高戒毒决心;肩负个人责任、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融入社会作出贡献。禁毒工作者通过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场所等宣传方式,向社会大众科普专业禁毒知识,填补这方面的知识漏洞外,更大的功能是帮助药物使用障碍患者撕“毒”标签,用平等的眼光对待他们,以平等的心态接纳他们,让他们更顺利地回归社会,最终解决降低群体新增人数和复吸率的社会问题。
(作者:广州市心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苏文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