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组工作之所以能
本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出身,但在进行小组策划和执行过程中仍然会感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本科期间,在上《小组工作》这门课时老师留的课程作业就要求学生成立小组,然后一起完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小组工作策划书。这时候大家一起探讨,确定主题,收集资料,咨询老师,尽可能的完成一份专业的策划。策划书是完成了,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但是因为不需要具体执行,这份策划书并没有得到实践的经验,也就无法知道其实际水平,是否具有可行性。
而此次不一样,依然需要一起进行小组策划,不一样的是此次小组策划有一个很明确的服务对象群体,也知道计划书写完是要执行的。并且在执行过程中要尽可能体现出专业素养。这个时候就会有一定的紧张情绪,不管是平时学习还是考研的时候,已经把小组工作的功能,意义,程序,技巧等熟知了,可那只是一种表面的认识,是否会从心底就认同这些东西呢?未必吧,因为我始终相信认识来源于实践,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没有错,可这种总结在没有亲身经历的时候仍然会感觉到空洞。小组讨论的时候,当有人问到这样做专业性体现在哪里时,我会试图用学到的知识去回答,让其认同。但是,细想一下,自己又有多少的认同度呢?
在完成五节的小组工作后,我才真正的认同了小组工作的价值所在:1.小组工作是一个过程,既然是过程就有一个起承转合,每一个阶段就有每一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而在每一节活动中,真的发现了每一阶段的独特性以及此阶段成员表现出来的行为、认知。2.小组工作是专业的,体现在以人为中心等价值理念的介入、理论知识的指引、专业技巧的运用、不同阶段独特性的把握、小组环境对成员的影响等方面。小组有很多的类型,不同的主题也是为了回应小组成员的需求。当然,有些时候专业性体现的并不是那么强烈,因而业界也一直有“去专业化的呼声。类似专业性的讨论都是为了思考社会工作专业特性在哪体现。我认为“去专业化”并不代表社会工作不是一个专业。相反,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专业,实践过程中没有感受到专业性,但是就在这种过程中,服务对象问题得到解决,潜能得到激发,人际关系得到调适。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能力,这种能力更需要的是对价值、理念、知识、技巧的掌握与运用。3.小组工作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小组工作可以帮助成员提升个人能力、增进自我认知、培养团队意识、学习行为规范等,所以其作用很大。这种认识首先来源与书本,但是真正的以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去带领小组的时候,就会发现真的是这样,因为这些功能真的在小组过程中有所体现,小组成员的的确确得到了改变。实践过,认知才能转变为认同。
二、小组工作之总结反思
此次小组一共进行了五次,每一次都会看到成员的改变,例如,相互之间交流的增多,协作能力的提升、自我认识的深入等。在这一过程中,小组共同体意识也在逐渐的产生,对小组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当然由于专业能力、小组经验、活动主题设计等原因,小组工作中也有不足的一面。因此,开展小组的时候也需要及时总结经验、进行反思。
活动内容设计合理
这主要体现在对活动内容的设计和时间把控方面。此次小组类型为成长小组,面向的对象是大一新生,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其认识自己、增加与他人的交流、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因此活动的内容较为简单,主要由破冰游戏、主题游戏以及游戏之间的感受分享组成,当然活动开始和结束也是有一些环节组织的。虽然,较为简单,但对游戏内容的流程和时间把控仍然需要进行事先的预演。不然会出现游戏结束后,时间依然很充足的现象,小组活动有很多游戏可以运用,每一个游戏都有自身的规则和作用,选择游戏时,需要进行筛选。而在执行前,要进行预演,熟悉活动流程,最主要的是发现细节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演练一遍,当然在情况不允许下,通过想象模拟游戏的过程也可以帮助工作者处理突发问题。而较为简单的办法就是进行游戏的备选以及思考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感受分享适当引导
小组工作者不仅需要把控整个活动流程,更重要的是让小组成员感受到对其关注和赞赏,这一方面,对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更高。小组成员是平等的,既然选择参加小组,那必然是对小组有所期待,因此工作者需要回应每一位成员的期待。不同于一般的活动,小组活动是需要成员感受分享和反思的,这一环节成员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往往没有游戏表现得强烈和积极。这就需要工作者的引导,如何引导就是需要思考的。可以选择成员依次分享,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位成员都有参与感,但是这种情况无法做到成员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根据成员的表现进行指点,这样做成员会感受到工作者对其关注,也有利于成员相互间的交流,不过这种方法需要工作者在细节方面尤为注意。要快速的发现成员个性的不同,对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也要全神贯注。还有一个细节问题就是要清楚的记住每一位成员的名字,这也是尊重成员的体现。
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此次小组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小组工作的其中一点是,五节活动分别由不同的人担任小组工作者这一角色。作为实务课程中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这样可以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去体验社工这一角色,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然,每一个人是不同的,因此在担任工作者时的表现也各有差异,为了保持小组前后的连续性,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与探讨,进行下次活动人员的分工。相互探讨的过程中也会发现,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帮助小组工作者反思哪些地方可以提升,哪些地方表现得比较好。这样也会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小组工作之个人感受
在此次小组工作中,我扮演了每一个角色、小组工作者、辅助人员、记录员、拍摄员、小组参与者。对每一个角色的体会和感悟是不一样的。
作为小组工作者要全盘把握活动内容和流程,提前梳理和进行分工,过程中关注到每一个成员,对成员进行积极回应。之前在社工机构实习,也会带领小组,但是因为主客观原因并没有严格按照小组流程进行,而在这次真正完成一次小组活动之后,不仅提升了自信心,还对小组工作由认知转变为认同。也要注意细节问题,比如记清楚每一个人的名字(自己作为主带就记错了一个成员名字,虽然事前一直在注意这个问题,但是当执行的时候,还是和预演有些差异)这也是尊重成员的体现;作为辅助人员,也要依照工作者的安排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当然,在发现工作者处理不当时也要及时进行说明或处置;作为记录员,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记录工作者和小组参与者的表现,以便为之后的评估和反思做参考;拍摄也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拍,何时拍,拍什么都是要进行思考的,自己的拍摄能力着实需要进行提升;而作为小组参与者,就是要忘记自己工作者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活动中,玩游戏的时候,的确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意识到成员的优点,也愿意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和成员一起交流,分享生活感悟。
总而言之,此次小组工作是成功的,是令人喜悦的,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一次难以忘怀的经历。更为主要的也加深了对社会工作这一专业的认识,社会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对于社会工作者是必要的,对于处于社会的每一个人来说,这些知识也是可以运用在具体生活的。社会工作的产生是为了应对社会问题,也是为了回应社会发展。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中需要社会工作去回应涌现出来的社会问题,也需要通过发展社会工作给与社会一个真善美的价值导向,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