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协商中的社工参与:需求、优势与路径

张雷 刘朵朵 2021-05-11 10:11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在社区协商中增强社工参与,赋予社工一定的身份与权力,能有效地将社工专业优势转化为协商制度优势,从而提升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的运转效能,促进社区和谐建设,为深化社区居民民主自治实践、实现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坚实保障。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实践探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协商是实现多方主体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的重要工作机制,近年来各地围绕优化协商机制、完善协商制度、创新协商形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随着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领域的深入开展,在社区协商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社工专业优势,成为切实解决社区治理难题、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议题。

社工参与社区协商的现实需求

社区协商是发扬基层民主,化解邻里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形式。201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 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协商,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对社区协商的发展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在社区居民自治的生动实践中, 各地探索出了居民议事会议、民情恳谈会、民主评议会、居民理事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协商模式。然而在实现协商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的进程中仍面临重重难题,弱化了其在社区治理中的效能,掣肘社区协商新局面的形成。

一是居民参与社区协商议事积极性不高。社区协商的优势在于其畅通了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民主化渠道,而“多方参与”正是这一制度发挥效用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流动性与居民异质性增强。社区的良性善治呼吁处于不同社会阶层、代表不同利益需求的群体参与到社区协商中来。可是由于相互陌生的社区居民对公共事务的消极参与,往往致使社区协商流于形式。

二是社区协商议事科学化建设有所欠缺。充分发挥社区协商在社区治理中的优势,必须从顶层设计上进行制度完善,建立常态化的协商机制。社区协商是“有事大家议” 的参与习惯的延续,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但是往往不注重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总体上比较粗放。在党和政府“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的总体布局下,社区协商应顺应发展要求,以民主参与为基础,以专业理论为支撑,以和谐稳定为目标,形成系统、完备、可执行的社区协商制度。

三是社区协商议事协商程序化机制不完善。科学规范的协商程序是协商结果合法有效的有力保障。《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依法协商,保证协商活动有序进行”。从实践来看, 当前社区协商程序中仍面临协商议题不明晰、意见表达不充分、反馈落实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社区协商工作中具备专业知识背景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相对缺乏。尽管囿于协商形式、议题、参与主体等不同,找寻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协商程序并不现实,但在专业指引下建立相对完善的程序成为可能。

四是社区协商议事结果往往得不到有效落实。协商的效果主要体现为协商结果与决策执行之间所存在的张力。协商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多方共识以解决社区公共问题, 但倘若协商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则协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失去意义与价值。值得反思的是,在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多方主体参与的协商结果往往因为进不到决策领域被“束之高阁”,得不到有效落实, 这样的现象并不罕见,成为阻碍社区协商发挥作用的重要障碍。

从社区协商的全过程来看,通过加强协商议事的科学理论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形塑社区协商制度,成为非常急迫的客观需要。在这一过程,专业社工力量的介入显然非常必要。

社工参与社区协商的专业优势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构建科学系统完善的社区协商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表达诉求渠道方面,社工具备更强的专业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是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有助于点燃居民协商热情。助人自助的理念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基础。助人自助的核心是人文关怀, 强调发挥受助者的内在积极性,这在社区协商中尤其重要。社区协商能长期有效开展,必须倡导更多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协商和树立理性协商精神,这种主观意愿来自多方面因素:互助互爱的社区文化、平等民主的协商氛围等。社工运用专业方法,通过多种方式把居民组织起来,激活居民社区参与的内生动力,促进居民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第二是科学灵活的工作方法有利于开展协商工作。情景化的社区协商往往面临复杂、具体、特殊的实践难题,传统刻板教条的工作方法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中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鼓励探索创新。”社会工作强调在遇到特殊问题、复杂问题时,要采取细致的、能够帮助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工作方法。在打造本土化社区协商的实践中,更需要以这种科学灵活的工作方法来引领协商议程、弥补制度漏洞、克服人际障碍, 从而根据时代发展、制度变迁、情景变化的需要形成具有本土化、时代性的社区协商实践。

第三是理性务实的工作风格有利于推动协商结果落实。社会工作语境下的“理性”是指社工要根据所要处理问题的性质、状态采取适当行动;“务实”是指社工强调服务工作以结果为导向,实行持续改进的成效评价。社区协商是一项程序与结果并重的行动,协商程序需要科学设计、规范组织、有序进行, 需要以理性的工作态度为基础;协商结果需要反映社情民意,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成为决策根据, 需要以务实的工作风格,推动协商结果最终落实。

在我国社区协商的现实场景中,协商的各方参与主体之间,往往存在着权力的失衡,破解这种困境需要发挥社工专业优势,实现协商主体的再平衡,这也是推进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从“纵向为主” 向“纵横交错”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工参与社区协商的路径探索

社区协商的内容是治理主体间的平等沟通、理性辩论与利益交换,协商的基础是充裕的社区社会资本、相互尊重的人文关怀、积极广泛的动员参与、合理有序的平台机制。从实践路径来看,社区协商需要多方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将制度安排进行落实,推动本土化发展。从破解协商现实困境的目的出发, 社工参与需要从更为具体的方面介入,将工作做实、做细。

第一,搭建形式多样的社区协商平台。社工可有效利用微信群、Q Q 群、社区公众号等沟通平台, 广泛收集民意,对各类社区居民关心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凝练,讨论形成协商议题,同时有效结合线下工作平台,通过召开有普遍代表性的居民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有效的社区协商。

第二,发挥社区能人的协商引领作用。社会工作要营造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集体氛围, 塑造互助互爱的邻里关系,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集体责任感。社工更要重视发掘并整合“社区能人”在社区协商中的带动作用,挖掘具有一定群众基础、关心公益事业的典型热心人,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最终影响并动员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协商。

第三,建立规范有效的社区协商机制。社区协商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两大价值目标,既不能违背民主集中的协商意志,也不能议而不决。社工要针对不同协商议题建立起规范的社区协商机制,如果涉及多方利益关切,需要多方资源支持的, 可以借鉴社区党建联席会议或社区共建理事会等组织形式,建立党委政府部门、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业主委员会、社区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多方参与机制,实现多方协作共建治理的目的。为保障社区协商有序高效进行,可以采用罗伯特议事规则等议事方法,或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更加科学的社区协商规则。

第四,有力推动落实协商议事成果。为避免社区协商流于形式, 增强决策的实效性,必须有持续的跟踪机制对协商成果的采纳与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与反馈。专业社工机构特有的“第三方”身份,专业社工较强的工作能力与较为丰富的交际资源,理应肩负起这一重要责任。对社区协商事项的落实进展,专业社工机构可以适当敦促监督有关部门的工作,向利益诉求方进行及时有效反馈,同时也要向广大居民群众做好必要的解释说明工作。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加快推进,为社区“还权赋能”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在社区协商中增强社工参与,赋予社工一定的身份与权力,能有效地将社工专业优势转化为协商制度优势,从而提升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的运转效能,促进社区和谐建设,为深化社区居民民主自治实践、实现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张雷系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刘朵朵系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孙彩丹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