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禁毒社会工作如何“量体裁衣”

2022-06-01 09:39   中国禁毒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乡村振兴要破解乡村面临的诸多问题,最终实现乡村的稳定与发展。由毒品问题引发的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和家庭矛盾,会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建设“无毒乡村”是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的实践为例,梳理农村禁毒社会工作的几点经验做法。

乡村振兴要破解乡村面临的诸多问题,最终实现乡村的稳定与发展。由毒品问题引发的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和家庭矛盾,会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建设“无毒乡村”是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的实践为例,梳理农村禁毒社会工作的几点经验做法。

高明区杨和镇距离佛山市中心城区仅15公里左右,地形多样复杂,林地面积大,城镇化程度不高。全镇禁毒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面临以下困难: 一是家庭对戒毒人员支持不足。社工走访了解一些家庭的戒毒人员情况时,经常有戒毒人员的家人表示“不认识这个人”,或者不提供戒毒人员的联系方式及具体情况。戒毒人员的家庭认为吸毒是家丑,但又不知道如何帮助吸毒的家人进行矫治。二是村民对种植毒品原植物危害了解不够。农村土壤、气候条件适宜毒品原植物生长,一些村民因对毒品原植物认识不深,再加上轻信“偏方”等种种原因,时不时会出现零星种植毒品原植物的现象。三是戒毒资源相对缺乏。没有专门的戒毒医疗机构,同时又缺乏能提供职业培训、心理辅导、艾滋病感染者关怀等服务的社会组织。

相比在城市从事禁毒工作,社工在介入农村禁毒工作需要充分结合农村的实际,从而量体裁衣,开展针对性帮教。

整合帮扶力量。社工需要在前期做好戒毒人员的需求评估,根据戒毒人员家庭的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帮扶方案,善于整合社区资源、多种帮扶力量,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安置就业、资源链接,切实帮助戒毒人员家庭解决生活就业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顺利融入正常社会生活。杨和镇戒毒人员罗某是一名养蜂人,曾在景区经营一家小店售卖蜂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蜂蜜销售不如从前,其生计受到影响。社工向杨和镇禁毒办反映罗某情况,杨和镇禁毒办迅速组织党员干部、热心志愿者、社工等人员组成帮扶小组,进行点对点帮扶,鼓励罗某树立信心,帮助罗某改善日常生活。帮扶小组帮助罗某打造“原生态”“农家蜂蜜”宣传亮点,通过链接禁毒协会会员单位推广、网络宣传推广等方式打通销售渠道,助其实现了持续增收。在社工的影响下,罗某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成了志愿者中的一员,向更多的戒毒人员传授养蜂经验,帮助他人掌握生存技能,实现了从服务接受者到服务提供者的转变。

搭建帮教桥梁。戒毒人员非常需要关怀来克服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农村人际交往比较紧密,获得家族成员、亲戚朋友的关怀和鼓励对戒毒人员非常重要。因此,社工日常走访除了接触戒毒人员本人,还要经常接触其家属、村(社区)干部、邻居,动态了解情况。在走访中,社工要经常对给予戒毒人员支持的家人、亲戚和朋友表示肯定,了解他们是如何给予戒毒人员支持的,并进行适当引导,增强他们的支持意识,以此扩大戒毒人员的情感网络,增强社会支持。

加强预防教育。常见的城市禁毒宣传手段在农村并不完全适合。互动性强、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更受村民欢迎。为此,杨和镇投入建设了禁毒主题体验馆、禁毒主题公园、禁毒长廊等集休闲、教育于一体的基础设施,将禁毒宣传融入日常生活。为了用活禁毒宣传阵地,社工善用农村居民集市文化传统,多利用赶集日在禁毒长廊等宣传阵地“摆摊”进行禁毒宣传。同时,招募一批志愿者作为讲解员,向前来禁毒主题体验馆、禁毒主题公园参观的群众提供讲解服务。针对农村零星种植毒品原植物时有发生的情况,社工在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将禁种铲毒宣传作为重要板块。要抓住毒品原植物开花、结果、易发现、易铲除的契机,在居民、农户间进行禁种铲毒宣传。杨和镇通过进村居宣传、订立禁毒村规民约,组织农业承租户签订禁种铲毒承诺书,扭转了农村禁毒宣传的被动状况,营造出浓厚的禁毒舆论氛围。社工还针对青少年、厂企职工、村民群众等不同受众群体,普及毒品原植物特性、辨别方法等知识,鼓励群众发现举报,不接触、不种植毒品原植物。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驻杨和禁毒社工站)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