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是否能从根本上真正挽回社工的流失困局(2)

2013-12-12 10:08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深圳几乎每年都在提高采购社工服务的标准,2010年为每人每年6.6万元,2011年提高到7万元,今年又拟提高至7.5万元。

花钱买“杂役”,还是买“社工”?

未来内地,能不能像香港一样,培养出拥有30年以上经验的、真正的资深社工?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社工个人职业素养能否实现逐步提升?

提升职业素养有两条途径,一是接触大量一线个案,二是得到资深社工督导的指导。

接触个案对于一线社工来说看似并不困难,但事实上,很多由政府购买“岗位社工”的地区,被购买的“社工”未必能有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个案接触工作中。

小宝此前曾是某市司法所购买的司法社工,也在某市禁毒所做过禁毒社工。前者主要为社区安置帮教回归人员提供服务,后者为吸毒青少年提供服务。按常理,他能接触很多一般社工接触不到的特殊案例,但实际上,大多数时间,他都被夹在社工机构和购买服务部门之间体会“两难”。

“社工机构有考核指标,每个季度要完成多少任务量;购买服务的政府部门也有要求,他们人手不够用时,我得帮忙。”小宝一边要给司法局、禁毒所做“杂役”,一边还要完成巨大的一线访问任务量,经常忙不过来。

尽管上述两个城市的岗位给小宝的工资每月能达到税后5000元,但他仍然选择退出,并投奔了广州一家工资较低、但更规范的社工机构,专门从事青少年事务服务,“没有好的职业规划,没意思,就不干了”。

一名社工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购买“岗位社工”有利有弊。好处在于,能迅速通过行政手段覆盖到很多领域;弊端是,社工入驻后,不可避免地会被要求承担一部分行政工作。而后者,对于社工个人职业素养的提高没有好处,还会使那些刚入职的社工产生倦怠,继而退出这个行业。

在督导方面,启智社工总干事李森告诉记者,内地暂时没有超过30年经验的资深督导,一般要从香港请,“一个督导一天三四千元,一个月来三四次,大概一万多元”。

李森说,广东地区现在社工机构鱼龙混杂,能请得起香港督导的只是几家大机构。而督导对于一名社工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张铭炜是一个工作了5年的社工,最近,他退出原机构,打算自办一家社工督导培训咨询公司,专为请不起香港督导的小机构提供督导服务。

“内地除广州外,还有很多小社工机构,需要督导。”他敏锐地发现了内地督导市场的空白。他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能坚持做社工5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遇到了好督导”。

在他和督导6个多月的努力下,那个曾经令他头疼不已、打算放弃的“闭关”青年,已经走出阴霾,并在一家公司做起了行政文员,“他当时20岁,不工作、不读书,天天在家"闭关修炼"看各种小说,也不搭理家人。”

张铭炜尝试与其接触半个多月无果后,得到了督导的指点,“他帮我分析了这一家人的不同角色定位,教我如何帮助这家人纠正各自的角色”。

张铭炜说,理想状况下,每一个个案,社工都应能从中学到一个新的工作方法,但现实情况下,由于督导角色的缺失,很多年轻的社工在遇到问题时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只能放弃,“对于社工来说,看到自己专业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是最开心的事儿,反之,会很受挫”。

“受挫”多了,自然也就会失去继续坚持的勇气。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