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站在全新的历史方位,社会工作应顺应新时代,找准自身的社会定位,既要有定力,还要有专业说服力。在“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总体要求下,在“三社联动”深入发展形成机制化的格局下,社会工作专业必须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社区治理贡献专业力量。
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工作确实发展迅速,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社会工作标准化建设等为代表的“一证一标准”工作推动下,使社会工作人才与服务均在数量上有了明显增长。但是增长的背后,也应看到社会工作缺乏内涵式发展带来的隐忧。在社区,社会工作者举办的活动经常被问“与社区之前办的活动有什么区别”?其实,这种疑问的背后,显示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水平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
笔者认为,在顺应新时代要求,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总体要求下,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能力建设,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专业优势,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工作应践行新时代的专业价值,做出新时代的专业承诺
社会工作要在实践中践行专业承诺与专业价值,就要不断强化社会工作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导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的指南,在实践工作中,除了要践行社会工作价值观,并以社会工作伦理规范作为工作的指导外,还应该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工作直接服务中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个人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社会工作价值观强调的首要原则——尊重人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不对人造成伤害,尊重多元,坚守人权和社会公义等并不冲突,并且有相互补充的关系。
因此,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工作专业,应该着力将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从专业服务拓展到价值伦理,发展新时代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特色,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好回应。
第二、社会工作应充分了解新时代的社会需求,清晰界定专业核心概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述,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时代,社会工作必须要回应“社会工作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本质问题,在专业服务中不断界定基本概念,厘清专业界限,树立专业形象,这些都与专业服务水平建设工作密不可分。因此社会工作不能“自证清白”地说明自身专业性为何,而是要强调实务基础上的实证研究,加强在丰富的社会工作服务基础上开展量化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实证研究范式,将服务重心聚焦在精准脱贫攻坚、特殊人群帮扶等社会工作的主责主业上来,并将此作为实务研究的重要内容加以论证推广,条件成熟的可以以模式化、标准化等多种成果加以推广应用。
界定社会工作专业核心概念,并不是要树立社会工作专业藩篱,而是要从概念上明确社会工作可以做什么,同时也要明白社会工作做不了什么。当前出现的“不同领域+社会工作”的简单叠加式发展,虽然使社会工作短时期内嵌入到不同的领域或体系内,但是,欠缺专业内涵的发展注定是无法长久的,也是不利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自身发展的。因此,新时代的社会工作既要有动力,也要有定力,才能真正地开展专业服务。
第三、社会工作应深入探究新时代社会矛盾的结构性因素,重视多元文化敏感度
社会工作虽然一直强调预防性、复健性与治疗性的功能,但过去真正实践较多的是治疗性或复健性的功能,而且集中以个人或家庭为主。预防性的功能则强调,社会工作目前受人类与环境结构互动的影响,强调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整体性观点,尊重人类不同个体差异,要求社会工作在行为脉络中检视个人适应的需求,尤其需要了解行为如何响应外界以及如何受个人所在环境的影响,以预防性的视角,以增能为手段,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结构变迁形势,社会工作者要深入探究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结构性成因,包括采用社会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工具,熟练掌握、运用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观点、复原力理论、增能视角等社会工作核心理论开展分析。社会工作者不仅要了解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基础的知识、伦理标准及相关制度;更要能够运用批判性思考,觉察新时代文化的多元性与差异性,例如由于年龄、阶层、民族、性别等多重因素形成的对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不同认识,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足够的同理心去理解,才不至于掉进“专业”的陷阱。社会工作者在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的不同服务需求时,应该结合社区工作者的地缘优势,采用自身专业特长,以实务经验为基础,开展并评估自己的实务,尤其是在今后发展高级社工师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后,高级社工师应必须能够运用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发现来改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服务输送。
总之,顺应新时代需求,深入研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既是摆在社会工作面前的新起点,更是社会工作要积极回应的新课题。社会工作如何在专业化、职业化的进程中,把握本土化的内在驱动力,尽快地适应时代需求,加强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专业服务水平,真正地发挥出专业服务的作用,建构自身专业地位,既是新时代给社会工作的机会,也是新时代给社会工作的具体任务。社会工作各界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发展、实务演进、体系建构贡献力量。
作者信息:冯浩(1972—),男,山西省大同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中国),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工作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伦理与社会工作管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