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计划:中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播种机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计划(以下简称“三区”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特别是人才扶贫、社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也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三区”人才支持计划这一重大人才工程的组成部分。“三区”计划实施以来,带动了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社会工作服务发展,对于促进地区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加快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中国地图,你会发现社会工作“三区”计划的实施地点大多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一、二阶梯,这些地区既是高海拔地区,又是中国的重要革命根据地。八年来,广大社会工作者在新时代继承长征精神,活跃于最需要社会工作服务的广袤大地,社会工作在“三区”真正成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将爱与助人的服务带入千家万户。
“三区”计划实施区域很多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不但面临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一般问题,而且更为典型地体现了社会工作文化敏感和文化多元的机遇,需要反思“主流文化社会工作”和“普遍主义社会工作”的不足,为培养具有文化觉察、跨文化敏感性和文化能力的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空心使社会工作追求关好的社会理想和人人都能幸福生活的价值理念得到充分实践。可以说,“三区”计划既是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富矿,又是中国社会工作为全球社会工作多样化贡献力量的实验田。
在社会工作发展史上、越是需要社会工作的地方越是缺乏社会工作服务,“三区”计划中选派的社会工作者主动选择最偏远、最贫困的地方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打破了社会服务中的马太效应”。八十余年前,李安宅先生在甘肃省夏河县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时指出,社会工作的性质是“一点一滴,经常创新的;一步一步,不求近效的;避名求实,善与人同的;助人自助,而不越组代庖的。归根结底一句话,社会工作乃是一套软功夫,一套软中有硬的功夫”。“三区”计划的社会工作服务大概最能体现社会工作的这种特性。
为了让“三区”计划播下的社会工作种子生根成长,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势力:第一,加强“三区”社会工作发展政策的延续性。“三区”计划社会工作服务是以政府购买为主推动的,伴随着项目实施的阶段性完成,会面临-些问题和挑战,如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和社工机构的发展如何延续,如何“扶上马”再“送一程”。同时,新时期“三区”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由解决贫困问题转向预防返贫与促进发展并重。因此,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出台更具系统性、统筹性的社会工作政策,构建适应乡村振兴等战略的社会工作发展体系。第二,推动“三区”社会工作创新性接续发展。有效借鉴湖南、浙江等地乡镇社工站建设和广东“双百”计划的创新经验,借助“牵手计划”子外部专业支持力量,形成合力发展效应,使“三区”社会工作服务常设化、制度化,补齐“三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短板,助力当地社会治理创新事业。第三,加强“三区”社会工作的行动研究。“三区”计划实施地的地理生态、生计方式、宗教文化等极具多样化,探索出多姿多彩的本土社会工作服务,这些鲜活的社会工作服务有很大的实践价值,也有潜质为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和理论体系及全球社会工作作出贡献,需要社会工作实务界和理论界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携手探索。
(作者系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