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事件,截至目前为止应该是本年度社工专业之大事,不论细节如何和怎样解释,都已经成为社工界热议的话题,然而,事已至此,覆水难收,不论有何等的消极影响或积极意义,我们都需要真诚地从社工教育从业者的角度自省以下问题:
一问:我们依葫芦画瓢式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否适应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培养需求?
全国开设社工本科专业院校已达370余所,教育先行带来的培养特点就是照猫画虎式的模仿,有多少学校能够做出切合本地特点的、又符合社工专业内涵的培养方法和理念?
二问:我们依然用舶来的社工理念和方法培养社工人才是否符合中国的社会需求?
2004年以来就在谈“理论自信”和“中国话语”,我们对此有过多少努力和实践之于社工人才的培养?
三问:我们能否在四年中将一个社工专业的选择者培养成为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社工专业既然是一个好专业,那为什么不能把一个普通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优秀人才?
四问:我们的老师自己是否从一个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一个合格称职的社工教师?
既然身为社工教师,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是社工专业理念的身体力行者?如果不是,我们有什么资格和能力去教授社工专业?
五问:我们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否达到了可以在高校自我支撑和自我存活的水平?
既然身为高校教师,为什么其他专业的研究能力和成果可以在高校目前的评价体系下存活,而社工教师不行?社工基础理论尚不牢固,实务探索需要积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行动研究更是稀缺……这些都是高校社工教师的道义所在,也都是研究可出成果的地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六问:我们声称的社会工作共同体是否形成了可以共同发声共同行动的基本共识?
曾几何时,法学共同体形成时,有发声源,也有声援体,有传音筒,更有扩音器,才有今日之法天下。我们社工呢?我们的共同体在哪里?共识何在?怎样达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