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人扶贫的路径分析

2017-10-26 09:51   经济研究导刊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应对社会问题制度化的专业方法,其“助人自助”的宗旨及灵活的专业方法为明确多元主体间各自职责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解决路径。

摘要

农村老年人的贫困凸显了转型期社会发展的“问题性”意义,重构了政府、个体、社会与市场组织在扶贫过程中的不同定位。社会互构理论强调多元主体间的相互型塑与同构共变,重视政府与个体的双重参与及多元互动。遵循这一视角,扶贫的各个参与主体应该各司其责,建立和谐的参与机制。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应对社会问题制度化的专业方法,其“助人自助”的宗旨及灵活的专业方法为明确多元主体间各自职责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扶贫;社会互构理论;社会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2-0060-02

一、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扶贫是社会工作的起点

社会工作起源于欧美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其服务活动主要是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贫困问题,包括个体贫困、家庭贫困、社区贫困等。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社会工作的救助范围逐渐扩大化,并日益规范化与制度化,最终成为一种专业的应对社会问题的职业化的方法。然而,社会工作扶贫的宗旨没有改变,反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日益人本化与专业化。农村贫困老年人是社会转型冲击下的复杂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二)协调多元主体的关系,整合社会资源是社会工作的过程

人是社会中的人,是生活在具体情境中的人;其产生的问题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这就决定了社会工作是一个构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和资源,与各方面相关因素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工作达到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以及增强的目标。按照平克斯与米纳的观点,社会工作包含了改变媒介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四个子系统[1]。每个系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面对转型期交织重叠的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通过协调四个系统间的多元主体关系,为整合相关社会资源达到工作目标的实现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方法。

(三)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结果效应

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协助个人与社会解决问题,并发展个人和社会问题的潜能,以增进个人与社会的福利,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助人自助可谓是贯穿社会工作始终的宗旨与理念。客观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方法以及合理严密的工作程序无不体现了专业的助人自助理念。目前,社会工作虽然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学科体系,但是其最初的社会救助活动并没有终止,而是日益专业化与人性化。转型期社会互构视域下的农村贫困老年人可谓是急需帮助的弱势群体,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不只是为解决农村老年人贫困提供了新的路径,更是协助老年人构建了社会资源网络。

二、社会互构理论

社会互构理论从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上对个体与社会两大社会行为主体的互构共变关系进行分析和阐释,并着重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现实经验事实进行研究和刻画[3]。是一种协调与促进不同主体和谐运行的重要的社会学理论,亦是指导实践中个体与环境更好互动的社会工作理论。从内涵上讲,社会互构论是“关于个人和社会两大行动主体间的互构共变关系的社会学基本理论,所谓互构,即指社会行动主体之间的相互建塑与型构关系;所谓共变,是指社会行动主体互构关系过程中的相应性变化,同向谐变、逆向冲突等都被视为共变的基本形式”[4]。以该理论视角为基础来解决转型期的农村老年人的贫困问题,可以发现,扶贫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蕴含了复杂的权力主体与利益关系,政府、农村贫困老年人个体、社会与市场是构造农村老年人贫困的主要主体更是扶贫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四大主体本该是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的福利来源,然而由于各个主体未能有效发挥应有的职能从而同构共变出农村老年人贫困这种逆向冲突形式。遵循这一理论,农村老年人的贫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致贫的原因是多元复杂的,因此解决此问题也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多方互动。

三、社会工作介入的路径分析

农村老年人的贫困是转型期多元主体相互构建出来的问题;社会工作重视挖掘多元主体的潜在资源,协调相关因素以达到整合有利资源恢复社会功能的目标。所以,社会工作的介入将会为解决转型期农村老年人的贫困提供新的路径分析。

(一)通过社会行政的方法,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社会行政作为社会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宏观工作方法,为解决农村老年人贫困提供了制度与政策的保障。社会行政是按照行政程序,通过协调运用各种资源,将社会福利政策转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以实现政府或机构特定社会福利目标的过程[2]。

针对政府公共性服务职能弱化,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行政的工作方法,从宏观层次上积极倡导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相关的公共服务性设施,切实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此外,社会工作者要及时督促相关部门严格贯彻执行针对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制度与措施,对违背制度与措施以及执行不力的行为严惩不贷,杜绝不公平、不公开等暗箱操作行为,切实有效地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利,做到真正的“为老年人服务”。

微观层次上讲,社会行政是把宏观的社会行政倡导的政策化到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之中。针对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政策与法规,微观社会行政要积极有效地评估农村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根据贫困者的实际需求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给以及时有效的满足。对于农村老年人相关制度与措施实施过程中不合法不合理等损害老年人权益的现象要协助相关部门顺利实施处罚措施,切实有效保障政府已有的农村老年人相关福利制度的顺利有效执行。

(二)通过社会政策方法,增强市场的社会职责

社会政策主要关注社区、组织、机构和社会等较大系统的政策变化,通过形成和执行决策,进行资源再分配,帮助穷人及其他弱势人士提高个人及家庭的福利,促进社会整体的利益和发展[1]。

市场组织追求利益的本质致使农村老年人被排斥市场之外。但同时,市场组织也承担着社会责任。其中税收是其表达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社会政策作为一种宏观的社会工作方法,包含了政府、社区、机构等多个层面,发挥着调节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功能。二者有很大的契合性,运用社会政策增强市场组织的社会责任不仅是社会互构理论的研究重点,更是体现对弱势群体关怀与照顾的必然结果。利用二者的契合点,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社会政策呼吁营造和谐的竞争环境,消除市场组织对贫困老年人的排斥。社会工作者通过沟通、游说等专业的技巧与方法把社会公平、需求与权力及民主参与的理念传递给政策决策人,使其运用社会政策的强制性及客观性约束不良的市场竞争行为,营造关注弱者的社会生态。其次,社会工作者通过积极协助市场组织开展对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市场资源能力培训,通过整合其有效的市场资源以增强其再就业的能力。

(三)通过社区方法,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生态

社区工作是以社区及其成员整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通过组织成员有计划地参与集体行动,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求[1]。社区工作以其弹性灵活、多元但科层性质少、直接有效的独特优势在扶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扶贫过程中,社区承担两种重要的功能。

首先,提供物质帮助。物质贫困是农村老年人最大的贫困,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存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尽管政府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相关制度进行救济,然而这种行政性措施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实施救助的标准比较严格。此外,整体划一的普遍性的救助制度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有效满足农村老年人的需求。所以,通过协调社区人际关系,整合社区资源为贫困老年人提供物质帮助具有紧迫性与重要性。在具体的工作中,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社区扶贫”为主题的各种社区活动以增强社区互助,为农村贫困老年人提供日常照顾与物质帮助。

其次,构建农村贫困老年人关系网络。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单一,社会关系弱化,限制了其有效的社会融入,引发了心理与精神上的空虚。社区工作者以老年人的既有的关系网络为切入口,运用专业的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活动,整合与利用各种社区资源,协调各方力量,构建与拓展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关系网络。

(四)通过个案、小组的介入,提高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参与能力

农村老年人的贫困问题是农村老年人个体与其他主体相互构建出来的问题,所以,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参与对缓解贫困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一对一的、面对面的专业社工方法,为增强农村贫困老年人参与扶贫能力提供了契机。个案工作者在接案交流的基础上结合个体自身的特质专业界定其贫困问题属于哪一类,及具有的共性特征与具体特征。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制定修复方案,确定介入模式。方案与模式的确定一定要根据贫困个体独特的个人特质。此外,方案的执行需要充分整合贫困老年人周围资源。

其次,发挥小组工作的动力作用,转变贫困老年人的自我认知。小组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队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使其能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和社区的问题[1]。对于贫困老人来说,小组社会工作可以使其借助小组过程分享他人的相关经历与经验,同时纠正自己认知的偏差,改善自身的态度行为偏差,发展出正确合理的扶贫参与模式。修复自身的社会功能最终自信独立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此外,小组社会工作更是锻炼了贫困老人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构建了新的人际互动模式与新的社会交往观,拓宽了其的交往范围,为最终促进贫困老人参与扶贫提供了可能性。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张燕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