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乡镇社工站建设要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

王思斌 2022-04-13 10:00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一年多来,我国各地的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如何建设好乡镇(街道)社工站和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出思考,需要在把握机遇和把准发展方向上进一步明确思路,推进工作。其中,专业化发展方向问题尤为重要。

一年多来,我国各地的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如何建设好乡镇(街道)社工站和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出思考,需要在把握机遇和把准发展方向上进一步明确思路,推进工作。其中,专业化发展方向问题尤为重要。

现在全国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建设,有的是在乡镇(街道)建立相对独立的、以当地人员为主的社工站;也有一些地方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让已有的本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乡镇(街道)社工站的相关工作。前者可称为实体模式,后者可称为功能模式。这些建设模式都有其合理性,都是根据当地社会工作人才资源、工作任务等因素所做的综合选择。当然,从建设之初起,我们就应该认真考虑社工站眼前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问题。民政部2020年10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提出,乡镇(街道)社工站要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本地化发展思路;2021年3月《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快乡镇(街道) 社工站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社工站建设要把握专业化、高质量发展方向。它们的基本内核是一致的,即要落实、落准、做好基层社会服务,建设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图片

从已经建成并正式运行的大多数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情况看,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在民政工作范围内开展的,协助开展社会救助、儿童关爱、老人服务和社区治理等方面的服务,工作任务在基层落实,这是好事。因为建立社工站毕竟是为应对民政基层工作人手不够、能力不足之急需,以更好地解决民政对象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然而,在社工站建设之初,就有一个专业化发展方向的问题,即要处理好完成工作任务和做好专业服务的关系。《通知》指出社工站建设要把握专业化、高质量发展方向是有深刻意涵的——要尽量开展专业化服务,促进社会工作服务和社会工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一项民政工作或民生服务,未必都需要较高的专业性,但是,具有专业内涵的社会服务一定会把工作做得更好、质量更高。开展社会救助,开展失依儿童、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做老人服务,有专业情怀和一般例行公事式的做法,效果是不一样的。例行公事是按要求工作做到、按时完成、不漏项、不出纰漏。有专业情怀的社会服务则是在开展上述活动时,把服务对象当作人,是人对人“过心”的协同和服务,其服务会更深入、效果更绵长。所以,社工站建设一开始就要关注和重视专业服务和专业化发展方向。图片

在专业性和高质量的关系上,专业化是方法,高质量是效果。这里的专业化不一定只是指教科书上的专业理念和方法,它也包括社会服务人员在长期工作中摸索积累起来的有效方法。但是可以说,没有专业化的服务就难以达到社会服务的高质量,更谈不上社会工作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些已经被国际国内实践所证明。因此,党和政府要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社工站建设要坚持专业化方向。

在重视社工站专业化发展上,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一是缺乏对社会服务专业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工作当作一般工作,把社会工作者当作一般工作人员或“劳动力”,用纯行政的方法对待社工站的工作。这主要发生在基层干部方面。这样做会浪费社会工作专业资源,严重挫伤社会工作者做好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导致专业人才流失。

二是新建立或被委托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认为自己只应该做专业服务,把承担行政工作与专业服务对立起来。实际上这种想法不太现实,有点理想化,而过于理想化也不利于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面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通过召开会议、培训和明确评价指标等方式,促进基层干部对专业社会工作的了解和认同是第一位的,这样可以在制度和工作设计上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创制空间,促进社工站的专业化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者也应该有包容的态度,在嵌入中做好应该承担的行政事务工作,并创新社会服务,去建构、扩展专业社会工作的活动空间,推进我国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2年4月上刊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