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社会工作论坛
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承载着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的“使命”,这为上海金融社会工作发展带来新机遇。在此背景下,由上海商学院主办的“融合与赋能—新时代金融社会工作的建设与发展”为主题的首届长三角金融社会工作论坛近日举行。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上海金融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成立揭牌仪式。该中心的成立,为上海地区的金融社会工作相关研究和实务工作搭建了良好平台。
“上海金融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正式揭牌
论坛致力于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尤其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任务,汇聚长三角乃至海内外金融与社会等领域专家、学者的智慧,聚焦上海和长三角城市社会服务能级的发展和提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呼应国家和社会发展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等政策关切,切实推进金融服务与社会发展的研究与实务。
论坛就金融社会工作的建设与发展、金融社会工作实务、金融服务与城市社会发展、金融社会工作教育等议题展开研讨,旨在搭建和联通长三角高校协作桥梁,推动中国金融社会工作的新领域构建与发展,为相关领域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以推进金融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并营造学以致用的学术环境。
在阐述上海金融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成立意义时,上海商学院相关专家表示:上海2040年前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承载着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的使命,也为上海金融社会工作发展带来新机遇。金融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有着交错复杂的关联,前者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本效率,后者注重社会公平与社会安全,两者良性互动结合有助实现兼顾社会效率与公平。
金融社会工作聚焦金融在个体、家庭和组织等层面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金融能力、金融素养和资产建设等介入服务得以实现。上海的创新技术、先进制造、长三角发达城市群等叠加的全球城市优势,伴生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土壤,也催生了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当前上海正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机会探索金融科技、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先发优势在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以抢占金融社会工作发展制高点。
论坛包括开幕式、主论坛分享、分论坛三个环节。上海商学院副校长陈剑峰教授、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主席安娜玛利亚教授,上海市民政局职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处处长张静,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范斌教授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32位嘉宾分别围绕“金融社会工作发展、构建与实践研究”“资产建设、金融公益与社会工作实务”“金融素养、社会保障与社会风险研究”三个论题宣读论文,分享研究经验,现场气氛热烈。
专家表示,金融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有着交错复杂的关联,前者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本效率,后者注重社会公平与社会安全,两者良性互动结合有助实现兼顾社会效率与公平。金融社会工作聚焦金融在个体、家庭和组织等层面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金融能力、金融素养和资产建设等介入服务得以实现,本次论坛聚焦新时代金融社会工作的建设与发展,非常有意义。
会上,“上海金融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正式揭牌。在本次论坛筹备的后期,不少专家提议成立“上海金融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为下一阶段持续推进上海地区的金融社会工作相关研究和实务工作搭建平台。
本次论坛由上海商学院牵头发起,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金融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筹)协办。
金融社会工作,了解一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金融化和货币电子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已经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发展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也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
在此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必须掌握为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基本技能与知识,金融社会工作(Financial Social Work)成为亟待发展的社会工作服务领域。
金融不仅仅局限于金融体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指涉与人的生存与发展直接相关的生计、资产和财富等。金融社会工作通过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和促进个体金融能力提升,实现个体经济的和非经济的福祉,其核心概念是从社会工作服务角度定义的“金融赋能”(Financial Capability)。
金融赋能是指现代社会中一个个体具有基本的管理金融和经济资源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社会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使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达到保证个体经济安全,实现个体经济福利的目的。这个金融赋能的定义中包括了金融知识和技能(Financial Knowledge and Skills)与金融服务(Financial Access/Inclusion)两个基本要件,契合了社会工作专业强调个人与社会整合的核心价值观。
个人福利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知识与技能,也取决于社会提供的公共金融服务。2015年,美国社会工作学部委员会将金融社会工作列为未来美国社会和社会工作工作专业面临的十二大挑战之一。
然而,即使对于已有上百年社会工作职业化历史的美国,一个系统性的金融社会工作领域只是最近十年才逐步发展起来。
目前在中国,诚然许多社会工作者也提供与金融社会工作相关的服务,但并没有成系统地归纳在金融社会工作的框架下,而且相应的专业教育和学术研究也付之阙如,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的金融社会工作服务、研究和教育迫切而重要。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依托财经学科优势,重视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方法在金融服务、经济行为等领域中的融合和应用,结合自身历史传统、学科专长、行业联系和校友资源,拟把金融社会工作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致力于培养具备财经优势、胜任普惠金融服务的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呼应国家和社会发展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等政策关切,切实推进本土金融社会工作服务、教育和研究等工作的发展,中央财经大学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共同举办“金融赋能与资产建设:金融社会工作国际研讨会”。
与会专家认为,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金融社会工作为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开拓了新的可行路线,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改善贫困人群个体和家庭的金融能力,确保贫困人群的经济利益能够得到保障,真正实现可持续的脱贫。
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还就金融赋能与资产建设新发展、金融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本土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金融社会工作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看看大咖们都说了些什么
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教授王思斌在研讨会开幕式致辞中说,金融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新尝试,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服务对象提高理财能力和改善资产状况,确保服务对象,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史柏年说,金融社会工作者既需要掌握金融方面的相关知识,又要了解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技巧等,这两者绝不是简单的叠加,而需要有机的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李迎生说,金融社会工作主要是通过提升贫困个体和家庭的金融能力来帮助其实现经济利益。不同于一般的金融部门,金融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经济方面的服务主要是针对贫困人口的现实需要,这为精准扶贫开拓了新的可行路线。
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钱宁说,社会工作者开展的金融赋能服务,可以帮助低收入群体有能力和市场对接,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社会发展中心主任迈克尔•谢拉登(MICHAEL·SHERRADEN)说,金融赋能和资产建设是金融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具有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者将为财务脆弱人群提供服务,包括确定服务对象的财务状况、指导财务管理、制订支出计划、累积资产等。
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学者就以下主题进行了讨论与分享,一是美国金融社会工作的教育、实践与研究,二是金融赋能与资产建设新发展,三是金融素养、金融教育与金融保护,四是本土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
在“是美国金融社会工作的教育、实践与研究”的主题发言中,来自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的教授们就应用金融社会工作实践推动金融赋能与资产建设、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金融排斥状况、金融赋能与社会工作实践等相关话题进行了讨论,并就如何开展金融社会工作教育的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金融赋能与资产建设新发展”主题发言中,专家学者对金融产业扶贫的实践经验、精准扶贫与小额信贷、陕西儿童发展账户试点项目、台湾的“儿童及少年未来教育与发展账户”与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等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金融素养、金融教育与金融保护”主题发言中,专家学者就中国农民的金融素养、金融欺诈与青少年金融保护、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社会影响力投资视角下的贫困地区福利供给体系优化研究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在“本土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主题发言中,专家学者针对互联网慈善与金融社会工作、本土化视角下中国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金融社会工作者的独特价值等议题展开细致的讨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