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义工”的模式下如何降低志愿者流失率?(2)

2014-08-26 10:01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本文将结合“社工+义工”模式下的经验,对志愿服务体制改革中“如何降低志愿者流失率”进行探索。作者为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邹春梅。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三、志愿者的分享——围绕志愿者服务过程遇到的困难及收获来分享

志愿者在参与服务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施”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其看到了付出的价值所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参与的热情。不过,如果一味的只“施”

不“受,”则会导致目前很多的志愿服务管理中所遇到的尴尬,即面临志愿者的“过度衰竭”问题。这表现为可能某些志愿者参加完这一次的活动后,就不再参加之后其他的志愿服务了。或者是在一些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中,志愿者们中途退出服务。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笔者有一个很好的尝试是,发挥社工“注重分享和体验”的特性,注重志愿者们在每次服务后的阶段性总结和分享,了解其在服务过程中的具体感受、遇到的困难、个人的成长收获等,给予其及时的情感支持和指导,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事实证明,分享和总结是一个增进志愿者价值感和归属感,增强志愿者稳定性和降低流失率非常重要的一个法宝。

四、志愿者的激励机制——从精神和“物质”层面双管齐下

从长远来看,要建立长效的志愿服务队伍,激励机制是志愿服务体制改革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志愿服务是无偿的,因此我们这里所讲的“激励”,也更体现在精神层面。如,建立志愿者服务时间管理系统,按照时间长短进行评级,给予相应的荣誉和表彰等,这是最基础的激励办法。另一方面,除去这些精神上的奖励,我们其实也可以从一些成本不高的“物质”层面给予志愿者认可。笔者就尝试采集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一些相片,将其洗出来,赠送给志愿者作为留念。同时,针对每位志愿者的成长和表现,写下社工对志愿者在其中值得欣赏的地方,以书信的方式交到志愿者手中。这些小小的举动,会不经意间给予志愿者浅浅的温暖和感动,亦可以激发其以后继续参与服务的心情,是一个成本不高但回报非常大的激励方法!

另外,我们看到,社工作为组织者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对志愿者的安全问题是付有一定的责任的。尤其像笔者作为一名驻校社工,很多的学生志愿者都未满18岁,更是需要对这种风险有一定的认识和防范。笔者的做法是,与志愿者事先签订服务合约,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培训的过程中反复强调安全问题。另外,笔者看到在经费允许的条件是,也有些组织者为志愿者们购买保险,从多方面来降低社工在开展服务中的风险。或许,这也可以作为,志愿服务体制改革中一个可以尝试的举措。

总而言之,“社工加义工”的志愿服务模式,将有利于不断的完善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体制改革推波助澜,为构建“五个社会”不断添砖加瓦,使社会更加和谐、友爱、平安和幸福。(投稿: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邹春梅)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