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与“写工”已经是一个无数人讨论过的话题。不少专家、学者也曾经发文讨论并呼吁过社工的文书减负,其中朱静君老师在《评委话评估——莫让社工成“写工”》就提到,“由于服务记录和评估都要看到材料,所以社工开展服务要撰写众多文书,每次评估每个板块都会碰到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一大溜材料,社工要花很多时间去撰写这些文书,因此自嘲为社工就是写工。”
是的,已开始有人关注一线社工的文书工作,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各个机构都绞尽脑汁为一线同工减负,例如6页内容的个案表格精简为3页,本来要求作详细的个案对话记录变为精简扼要的内容摘记等等。然而,对于机构行政管理人员的文书工作量,却往往被忽略了。
实际上,随着资历的增长,不少入行五六年的同工已经进入了机构的行政管理层,投身到项目策划、服务统筹和迎接评估等各条战线当中。当他们怀着雄心壮志,以为走上管理层就能够摆脱沉重的一线文书压力时,才惊奇地发现:一大波文书正在靠近。
例子一:南方某城市的社工机构需要接受由主管部门委托的第三方进行的社会工作机构等级评估,从文件下发到要求上交自评报告的时间为一周。一周时间看上去还是挺充裕的,但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一份自评报告需要从搜集材料到成文再到修改需要经过很多步骤,其中收集前线同事的素材起码需要三天时间,而最终留给行政人员撰写、修订的时间往往只有两到三天的时间。而笔者接触到的有一定规模的机构,每年的自评报告往往是十万字级别的。换句话来说,平均每天需要完成三至四万字,这是怎样的工作量啊!
例子二: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发展较晚,但起步相对较高。许多城市从一开始就走政府招投标的道路,从购买源头上规范社会工作的发展,这应该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但其衍生物却使行内哭笑不得。南方某城市各机构的应标文件从2009年的十几页激增到2014年的平均一千页以上,而事实上,确实内容多的标书往往会占有一定优势,不少行内人自我调侃道“谁厚谁得标”。就连打印店的老板也经常跟社工开玩笑:“人家十几亿的应标文件仅仅三四十页而已,你们几十万的项目反而有一千多页。”
为了机构的生存,有时候机构行政管理不得不接受这样沉重的负担,而带来的反效果却是巨大,甚至深远的。
我国正处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初级阶段,作为机构管理层往往需要肩负更多的责任。小至新手社工的引领、服务物质的审批,再到机构的服务统筹、项目开发、短中长期规划,大至行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等,都需要机构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高频率的各类评估和几乎每月都需要的招投标等文书,已经使得社工机构的功能和作用有了“畸化”的危险。
因此,除了一线社工的文书工作需要“减负”,机构行政管理人员的文书工作也同样需要“减负”。
那么,如何为机构层面的文书工作“减负”呢?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在于整合同一社工机构的各类不同的评估,做到不同部门和不同评估方的联合,一年只对机构做1-2次的评估,这既有利于社工机构行政压力的减低,也有利于节省政府用于评估的经费开支。再者,可由行业协会牵头,优化社工机构上交各政府职能部门的材料,包括标书的精简和规范等,倡导并培训社工机构精简各类行政文书,使社工机构的力量再次回归到专业本身,为社会工作的发展以及社会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为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投稿,作者:简嘉卓。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投稿,投稿信息如下:
网址:www.swchina.org
电话:010-65000594
传真:010-65016220
邮箱:edit@swchina.org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路甲6号
邮编:100020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