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动员社会力量援疆 把暖心服务带入千家万户
广东深圳和新疆喀什,一个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一个是我国最年轻的经济特区,两地相隔5000公里,因援助建设联系到了一起。“十二五”期间,深圳累计投入援疆资金38.5亿余元,在喀什开展援建项目181个,构建起产业、教育、医疗、人才、民生援疆的立体格局。此外,深圳还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援疆建设,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社会工作方式,把专业的暖心服务带入千家万户。
“小母牛”帮农户脱贫
深圳是国内最早引入社工机构的城市,社会工作水平全国领先。成立于2011年3月的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社会工作站,把专业社工组织和人才力量引入喀什,很好地服务了当地群众。
其中,深喀社工站开展的“小母牛”项目便是亮点之一。除为农户提供启动资金购买种羊,深喀社工站还联合畜牧局为农户传授养殖技术,提供全方位帮助。两年内,种羊和产下的羊羔归农户所有,两年后,得到帮助的农户将启动资金作为“礼品”传递给其他需要帮助的农户。
家住荒地乡尤卡客莫尔吐木村的阿布杜赛里木·居卖就是项目受益者之一:今年初,他领到5只怀仔母羊,新生的6只小羊羔目前已长大了不少,基本实现保本。“起初还担心没能力将‘礼品’传递下去,现在很舒心。”他说,几个月后,小羊羔成年就可以怀仔,5只母羊也会再产仔,那时就都是自己赚的了。
“农业和畜牧业是喀什当地农户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小母牛’项目在帮助农户购买母羊,发展畜牧养殖的同时,还引导农户组建互助组,通过开展养殖技术培训、社区互助活动等服务,提升农户自我管理和发展的能力。”深喀社工站站长董欢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吐尔洪·吾斯曼在深喀社工站工作已有3年,全程参与了“小母牛”帮扶项目的开展,“与很多只提供资金的援助模式不同,‘小母牛’项目还提供精神和知识上的支持。社工站定期跟进农户提供帮助,引导他们提高致富能力和主动脱贫意识,是一种值得推动和推广的援助模式”。
截至2015年12月,深喀社工站在“小母牛”项目上共投入资金585万元,覆盖了5个乡的9个村,共1160户。目前,项目农户增收均在1万元以上。
“除了收入增加,勤劳致富、助人自助等观念也被大家接受。”董欢介绍说,这一农村发展模式的探索在当地取得了良好效果。2015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特别复制了农村社区发展“小母牛”项目模式,在阿克苏地区进行了推广。
为妇女儿童出力
深喀社工站还联合深圳市教育局等开展了“深喀家庭1+1互助计划”,共资助了300余名新疆贫困学生。2011年至今,已有359名少数民族青少年儿童赴深参加交流活动,开阔视野的同时,还在718名深喀两地青少年儿童之间搭建了友谊的桥梁。
2015年,深喀社工站实施了塔吉克妇女创业培训帮扶项目。他们挖掘培养社区妇女骨干,联络90名妇女组建了3个针对塔吉克妇女自身特点的手工学习互助组。社工努尔曼古丽·阿曼伯克说:“塔吉克妇女基本都会刺绣,但绣品质量参差不齐,很难卖出去。”为此,深喀社工站专门引进设计师改进当地手工产品质量及款式,并提供先进的手工生产设备和技术培训,通过积极对外交流,帮助拓展销售渠道,成功带动塔吉克妇女自主创业增收。
通过文化助学项目,深喀社工站还资助了50名喀什贫困优秀儿童,并引导孩子们建立正向价值观,探索长效帮扶机制。
通过推出小花帽维吾尔族农村童声合唱团项目和塔吉克儿童舞乐传习项目,深喀社工站还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传统音乐舞蹈艺术培养。目前,共培养了7个合唱团、1个舞蹈团和3个乐器团。
努力付出,硕果累累。在全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中,深喀社工站先后荣获创意类项目金奖2个,实施类项目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4个,被评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
培养本土社工组织
深喀社工站是南疆首家由政府主导、民间自主运营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截至2015年,共投入援疆资金1200万元,培育了5家社会组织,开发和实施了14个社工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了南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领头羊的作用。
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深喀社工站以“传帮带”形式,为喀什培训了60余名本土一线社工,带领本土少数民族社工开展业务,提升能力。
吐尔洪·吾斯曼是深喀社工站重点培养的本土社工之一。从新疆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加入深喀社工站,一干就是3年。“工作期间,我深深体会到了‘扶贫先扶人’的重要性和深刻含义。”他说,扶贫不等于给钱,还要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在细节上给予指导和帮助。
“比如帮助一个小孩,除了每年给一部分补贴解决困难,更需要关心他的成长,帮其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吐尔洪·吾斯曼感慨地说,“我们在设计、实施援助项目时,有一整套更加细腻深入的计划和操作流程,并会定期跟踪,专业指导,帮助农民转变思路。以后,他们致富就不会等着靠政府了”。
“社会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吐尔洪·吾斯曼表示,这份工作在助人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现在,他与家人的关系也更加和谐友爱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