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工作在中国仍算较为年轻的行业,社会工作者也大多是年轻一辈,面对案主的不重视、不信任,我开始对社工的专业形象及与案主的专业关系有所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社工的专业形象?又该如何打造自己作为社工的专业形象?引用姚麒文督导对专业形象定义的理解:“专业形象其实是指社工在工作环境中树立的公众印象,实质是在个人领域的专业性,具体包括外在形象、品德修养、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这一块。”就外在形象而言,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年轻的行业,还没有形成自身领域的标识,不像律师、医生等行业具有鲜明的行业风格,但我们可以做到工作时穿工衣、戴工牌,衣着利落大方、不披头散发,与服务对象接触时保持精神饱满、积极向上的形象等。就内在修养而言,我认为社工的专业性体现在工作过程中对理念的把握,而理念来源于社工的品德修养、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等等。
今年年初到香港参观某社工机构时,我发现该机构运用诸如秋千、按摩刷、瑜伽球这样简单的器材来开展感觉统合、专注力训练,当该机构的社工向我们介绍他们服务背后的专业知识和理念时,我在看似简单的服务中感受到了他们的专业。总的来说,要打造社工专业形象是需要内外兼修的,外在要符合基本的工作着装形象礼仪,内在要遵守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配备。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又该如何建立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姚麒文督导对此给出的看法是:“专业关系是指为了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而与服务对象建立的专业服务关系。”在我看来,专业关系也是因时制宜的。
以我的一名案主为例,从小的经历令她对外界极度恐惧,平常如无必要则避免一切与外界的接触,以致于她的父亲去世十几日未处理后事。在这个个案初期,社工需与案主建立关系,此时的专业关系应该是让案主感受到无条件接纳、无压力的。在个案中期,案主对社工已建立信任,社工需要了解案主当初未处理父亲身后事的原因,并提升案主应急事件处理的能力,避免案主的母亲再次遭遇案主父亲的不幸。此时的专业关系应该是让案主重视社工的提问,于是我提前告知案主“下次我来家访的时候,希望有半小时的时间可以和你聊聊你爸爸。”总的来说,专业关系在不同阶段是不同的,该亲切的时候亲切,该质问的时候质问,该提要求时提要求。
专业形象的展示能良好地促进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从而更好地有目标的达成。但不管是专业形象还是专业关系,实质上都是专业手法,是达成专业目标的途径和工具。当我们心系服务对象,重视自己的形象和精神面貌,用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在不同的时机为他们提供适切的服务,这样的我们就是专业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