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观感(四)——社工要为自己正名

2017-07-19 09:49   同行社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2017年6月18日至24日,首批由15名同行社工组成的香港社会服务化交流团赴香港进行交流学习,同行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启动。

成都市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历经5年风雨洗礼,现已成为成都地区最为优秀的社工机构之一,在机构管理、社工培育、社会服务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新型政社关系的逐步构建,成都市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立足于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同行特制定了社工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让同行社工到各社会工作发展的先行地区、优秀地区进行交流学习。

2017年6月18日至24日,首批由15名同行社工组成的香港社会服务化交流团赴香港进行交流学习,同行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启动。

微信图片_20170719094443

社工需要注册,唯有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人才有资格注册为社工,否则,不能任职社会工作岗位;

很多社工因为工作太忙而选择不结婚生子;

社会对社工认同度很高,受人尊敬,有困难就可以找社工帮忙解决;

活动基本不用招募服务对象......

这是第一天晚上讨论会上,香港资深社工带来的,我听到的对我来说很新鲜的事情,不由引起我的好奇,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回想自己当初刚从其他行业转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工作时,作为非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一名从业者,被行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吸引。接触到很多把公益视为自己生活一部分的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充满着激情和热血,他们利用自己的工作资源、人脉资源、专业资源,创新公益项目,帮助弱势群体,而且乐在其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曾陷入了专业的矛盾和困境,一方面认为社会工作专业门槛低,看一下专业资格考试书,再加上多和专业社工互动交流,感觉有一点三脚猫功夫就可以应付;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离专业性很远,影响服务效果。因此,碰着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社工,我经常会和他们讨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体现在哪?你们认为在工作中用到的多吗?等等这样的问题。

此次去香港交流学习,看到香港社工行业认同度高、社工从业时间长、行业规范、服务体系化,行业发展良好,不禁就在想内地和香港社工发展呈现出的差异,它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从历史方面看:因为社会工作缘起于19世纪前后的欧美国家,当时,工业化和城市化引发了系列性社会问题,例如贫困、失业、酗酒、犯罪、卖淫、自杀等现象,对此,基督教徒占总人口五成以上的欧美国家将其视为一种“道德原罪”,一些慈善人士凭借宗教情怀企图救赎个体“失落的灵魂”,以宗教组织为依托的社会救助陆续展开。因此,在香港沦为英殖民地时期,“社会工作”已开始在香港开始萌芽传播,经多年的沉淀和积累,逐渐走向职业化和制度化。

从社会方面看:因为香港回归后,执行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设香港特别行政区,保留着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社会工作者能较好解决涌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稳定社会,促使经济的腾飞,拥有较强的公民意识,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建设;另外,资金充裕,政府和各类基金会能为社会工作项目和机构发展提供支持。

一些历史的,客观的因素,我们是无法复制的,我们只能基于本地区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去吸取和借鉴香港可借鉴的经验和先进做法。因此,在促进社会工作科学化、职业化、规范化发展的路上,谈一下个人的想法,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向进行反思和突破:

一是要保证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社会服务能解决社会需求,社会服务能到达预想的效果,必须要有专业性的支撑。香港社会工作者运用的社会工作手法熟练且成体系,系统化的服务保证了服务的质量,且专业性能保证不被其他专业和人士替代,同样,能促使行业的积淀和人才的聚集。社区社会服务不仅仅就是唱歌、跳舞,练练瑜伽,外面看着一片热闹;老年社会工作不仅仅是慰问、一起过个节庆,唱唱跳跳,定期检查下身体;个案工作不仅仅是定期的访问、记录、聊天,扶着上下楼,做做家务。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应聚焦于服务对象的改变和对服务的认同。专业性需要专职专业从业者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共同去坚持,去影响,去传承,去培育。通过人员选拔、岗位任职资格、人员培养、激励,形成社会工作者专业高地,人才的聚集。

二是要加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教育。在香港,非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要注册社工,任职社会工作岗位,必须经过脱产学习2年,在职学习4年,方能注册为社工。专业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知识的质量和传承,为学生踏入社会准备了充分的知识储备。丰富专业教育的形式,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形成系统的知识储备。采取在职教育、定向培养,机构和员工共同承担学习费用,培育本领域不同方向的专业社工。

三是社会工作者要为自己“正名”。在香港的社工,他们的工作专业性非常独立,不牵制于或较少牵制于外界影响,能忠于专业性。在内地,无形中,社工的工作会受到重重外界的干扰,来自资方资金使用的约束,来自某一个领导的想法,来自某个特殊事件的安排等等。我认为,社工应守住自己的专业性,一方面,要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坚守专业性,与影响专业执行的行为博弈,用专业技能带来的成效,打动和影响其他人的看法,争取更多的人对专业的认同,对社工的信任,为社工自己“正名”。

四是要探索有内地特色的社会工作。正如前文所说,香港的社工发展模式不可完全复制,那么,探索内地特色的社会工作就尤为重要。社会服务应社会需求而生,结合内地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地区特征,行业发展特征、社会事务特征,去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如老龄化问题、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偏远农村生计发展问题、震后重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城镇化居民社会适应性问题等等,社会工作的发展应该围绕不同总类社会问题去发展。

五是构建持续性的陪伴式督导。大陆有七八年从业经历的资深社工非常少,而在香港,资深社工一二十年的却很普遍。大陆社工工资待遇平平,职业发展路线不清晰,人员流动性大,被当做进入社会的工作跳板,当做挥洒年轻时公益热情的机会,在职业选择上,社会工作者显然处于劣势。香港之行,这让我不禁会想,那些坚持做社工的人,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们选择这份职业无怨无悔?我想到了价值观和信念两个词。社会工作者是一个需要持续付出的角色,多数情况下,他们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站在社会的角度上去忘我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的价值冲突,非常容易陷入自我否定和其他的各种困扰,陪伴式督导以督导的专业角色,为社工注入更大的动力和更强的能力,这是一种精神理念、知识技能的传承,这是社会工作者这个角色相较于其他职业非常特殊的需求。

六是社工的待遇问题。社工的工作,不能简单地依赖“情怀”。一个社工如果没有公益的“情怀”,单单只认为这是一种谋生的方式,那么他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社工;但是社工如果仅靠“情怀”只讲奉献固然不现实,每一位社工都是一个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的家庭、朋友、梦想,在帮助弱势群体的同时,自己沦为社会底层人士,很难想象社工能提供有质量的服务。香港社工工资由机构和政府五五承担,对毕业生毕业后的起薪有明确的要求。我们的社工薪酬、绩效、任职资格等人才培育方面的政策如果不能出台,社工人才缺乏的现状不能改变,势必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七时社工行业的宣传和专业性两手都要硬。社会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先决条件是要能够取信于被服务对象,让社会人士信任认可,那么这需要社工发挥专业的独特性产生社会效益,更多的人认可,就会让社会工作开展更便利,因此,需要宣传,让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效应如实地呈现给社会更广大的人群;同时,社工必须握牢自己的专业性,以专业实力助推宣传效力。现在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有:社工只知道做事,不知道宣传;知道宣传,却宣传的手段、渠道缺乏,导致宣传无法达到效果;有的宣传得很高调,却经不起考验、专业成分低;社会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可以把宣传工作委托给专业的广告公司,通过长期合作,共谋行业的宣传和行业的专业发展。

社会工作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每当自己在给其他人介绍社工是干什么的时候,其他人都非常欣赏和赞同我们的工作,都肯定我们做的事是为社会、为国家好的事,因此,我们希望社会工作发展得越来越好,因此即使我们是那不起眼的社工行业的一砖一瓦,只要我们在这个行业,我们就应为自己正名。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社会发展、国家政策、公民意识等各方面都在逐渐认识和认可社工行业领域;社会工作行业在理论及实务研究方面,也逐渐丰富和完善,这预示着行业发展的美好明天,让我们同心同行,共同期待。

聖雅各福群會社區中心服務

聖雅各福群會由聖公會何明華會督及熱心人士於1949年創辦,最初於石水渠街北帝廟的一個偏廳開始兒童工作(聖雅各兒童會),及至1963年在堅尼地道建成六層高會所,提供兒童及青少年服務、長者服務及復康服務。1987年,本會位於石水渠街的總會大樓落成,服務更趨多元化。本會在1990年開辦第 一個灣仔區以外的服務單位(現稱中西區長者地區中心),隨後陸續在不同地區開拓新服務;單位主要分佈於港島北岸,從西環寶翠園至柴灣興華邨。近年,由於需求殷切,本會在九龍及新界亦設立不同服務。截至2016年9月,福群會在全港有59個服務點,職員約有1200人,為不同地區人士提供服務。另外,過去一年約有7700位義工協助本會各單位的服務。

聖雅各福群會每年服務超過三百八十萬人次;服務對象包括幼兒、學童、青少年、成年人、家庭、長者及復康人士等。福群會提供多元化服務,由社區支援至院舍照顧,以配合不同人士的需要。

福群會最初的經費源自教會及熱心人士支持,其後獲政府資助。此外,本會亦得到不同慈善團體(如香港公益金)、熱心人士和企業的捐贈,支持各項服務。2015/2016年度的服務經費約陸億零壹佰萬港元。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张燕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