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工作模式研究探索(2)

2013-11-29 11:01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会工作是新农村建设亟待开发的领域,探索社会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专业性、技术性,以及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对推动我国社会工作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延伸政府公共服务的万载模式启示

人类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考查西方社会工作缘起与发展历程,无论是初级阶段基督教爱心救助,还是发展阶段西方各国福利政策与专业化制度,都缘于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问题,既启动了社会工作,也激活了社会工作,最终推动了社会进步。正如专家总结说:“没有社会问题,就没有现代社会工作,只要有社会问题存在,就有发展社会工作的必要”。就中国“三农”现状看,发展黄金期、矛盾凸显期,既是新农村建设前提,又是社会工作介入的环境。首先,社会转型期“阵痛”是二者共同背景;其次,农村社会弱势群体是二者关注重点;其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对农村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深化,也是社会工作追求的以人为本目标。缘起于西方的社工模式,如何回应中国“三农”难题?“万载模式”路径给我们的启示是:

1、坚定一个思路: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全民共建。首先,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健全体制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开展教育培训,编织起延伸到农村基层的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通过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机制;其次,采取“盘活存量、多元吸纳、转换提升、专业引领”科学方式,发展“社工、从工、义工”三支队伍,为统筹城乡社会服务“均等化”提供组织保证。三是改革传统的政府包揽社会服务管理模式,调动民营资本和职业社工积极性,拓展社会工作的社会化职能,使之真正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延伸和补充。四是构建“政府主导、社工服务”制度体系,为各级社工机构提供可持续发展经费保障,让专业社会工作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务实成效,以彰显政府职能转型后的社会机制活力。

2、以社区诊断为突破口:巩固和完善社区民主管理自治机制。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社工介入行政村管理,除个案、小组方法外,社区诊断是重要突破口。首先,要结合行政村换届选举,宣传贯彻宪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增强村民法律意识,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其次,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帮助建章立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等制度建设,推动社区自治管理,依法治理社会事务;其三,引导、帮助社区居民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提高村两委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区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因此,以构建“示范社区”为特征的专业化社会工作,必然成为政府关注的新农村建设大事。政府实现管理职能转移,应改变过去大包大揽做法,把涉及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化职能,如民主管理、公共服务、乡风民俗和社区利益诉求等,交还给社会,在政府主导下,启动民营机制和专业化运作,延伸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乃至民主自治政策的实惠,才能真正体现“和谐在社会,活力在社区”的优越感。这个转变,必须有专业人才介入,通过培养“示范典型”影响带动周边。既要在纵向持续推进典型引路,又要在横向创新点面结合机制,运用点上经验指导面上工作,因地制宜、滚动式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期未,全国约有20-30%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本,达到社会工作专业要求的示范社区标准。

3、国际视野、本土路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社会化新路。本土化社会工作在中国古代就不泛实例。如,孔子大同理想,“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鲧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省刑法、薄税敛”,使民有“恒产”,“养生送死无憾”;墨子主张兼爱,“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贵不敖贱,诈不欺愚”等。可见,中国式社会理想,小康、和谐等社会工作理念,都孕含着丰富的“社会责任”内容,这不仅是东方文化精粹,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根基。它与西方从基督教义演绎而来的“爱心救助、普世情结”,施舍弱者的“救世主”人道精神、个人责任观等,具有显著的文化差异。“执政为民、权为民用”,不仅是我党宗旨,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宗旨,我们倡导社会工作,目的是“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不是一种改良或安抚。诚然,西方国家从社会责任出发,创立的许多福利性政策,如“助人自助”社会工作理念,对我们仍然有可参考价值。但不能全盘照搬,忽视民族传统根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用国际化视野,探讨本土化路径,走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社会化新路。

4、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激发农民自觉参与美丽、幸福家园建设。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民,普遍存在“对政府投入期望过高,却对自身作用发挥意识颇淡”的“等、靠、要”,甚至不作为思想。党的各级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通过引导社会服务,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设“连心桥”,可起到执政党在群众中不可替代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如何通过引进社会服务,启迪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只有通过专业社工人才介入,宣传新农村建设美好愿景,宣传示范区农民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新观念、新风尚,使“学有榜样、干有信心”,才能激发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系。这一新提法,将社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使社会工作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意见》亦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社区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群众最关心、最需要、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供服务;二要坚持社会化,发挥党委政府、农村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三要坚持分类指导,既要整体推进又要解决薄弱环节、重点项目和关键问题,将传统服务方式同现代科技手段结合,提高示范社区服务水平,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总之,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务院《意见》精神,以及万载县实验路径均表明,把社会工作重点放到农村,以创建和谐村社为载体,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统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功能等,都可以在农村社区得到延伸。万载县的众多示范社区案例也证实,只有把农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好了,政府承担的许多社会职能,都可以转移到农村社区,这对于缓解政府压力,创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机制,推动乡风文明、保障社会和谐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陈晓平)

上一页 1 2下一页
本文导航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