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何为:社会工作教育内忧外患的积极应对

姚进忠 2017-07-13 12:28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朝阳(或者可以说是相对冷门)的专业,在国内的高等教育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近日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本科停招事件让社会工作教育再次成为社会与业内讨论的重点话题。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朝阳(或者可以说是相对冷门)的专业,在国内的高等教育史上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近日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本科停招事件让社会工作教育再次成为社会与业内讨论的重点话题。作为本土成长的青年教师,我想借此谈一下自己对当前中国社会工作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解。

高等教育改革与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对社会工作教育提出了双重压力。双一流建设要求社会工作教育要在科研上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学校职能部门以管理主义思维一条线拉直,不会考虑所谓学科的差异性,社会工作教师的科研实力问题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上呈现的更加突出;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问题让很多学生不是志愿选择这个专业,毕业后也不会优先考虑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与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率两个指标让社会工作经常出现在高校讨论专业去留与招生数分配删减的校长办公会上。现在更致命的是,行业的发展让社会工作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问题暴露的更加彻底。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真的想从事社会工作,有几成是“合格品”值得我们教师深刻反思,只会科研、只会理论是远远无法回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的。这样的现实将高校社会工作老师“科研、教学、服务”三大职能冲突更是推上一个峰顶。

停招的确让我们很心痛,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承认社会工作教育的确在一定程度存在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怼管理者不懂我们。也许我们可以做的关键是我们如何让他们懂我们。面对一些不利的信息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更多的坚守与责任,以民生福祉为导向,坚持理念研究实践三位一体,让研究充满人文关怀,让研究拥有实践可能。科研要强,实务要专,教学要活,社会工作才能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坚强生存。

无需过分悲观,社会大的方向对社会工作教育是好的。因此,如果爱,请深爱,如果爱,请成熟地爱。最后我想借我自己曾经在微信上分享的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梁诗明老师的一段话来结束自己的表达,也与社会工作教育从业者共勉:“有时候老师的贡献不一定在于学术成就多么辉煌,更大部份在于培育出下一代,曲高和寡,不强求桃李满天下;著作等身,也不及学生送上的祝福。”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安旭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