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系统模式在我国老年社会工作中的介入

王宇峰 2019-11-05 09:06   邂逅社工微信公众号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本文在阐述生态系统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该模式在我国老年社会工作中的主要介入策略以及途径,希望能够对我国的老年社会工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意义。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老年社会工作事业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二战结束以来产生了许多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其中最有名,也是最为常见的当属生态系统模式,该模式旨在解析与研究案主本身以及与案主相关的生态系统,是帮助分析影响案主各种因素并制定介入方案的重要工具。

本文在阐述生态系统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该模式在我国老年社会工作中的主要介入策略以及途径,希望能够对我国的老年社会工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年社会工作;生态系统模式;介入策略

Superficial analysis ecosystem pattern in geriatric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of China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work, the social work of the age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Since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produced many social work practice model,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nd the most common is the ecological system, the model aims to analysis and Study on the case of the main ecosystem itself and the main related case, is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and case analysis to help make the important tool of intervention program.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model, to further explore the main mode of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in elderly social work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way, hoping to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work career and perfect provide reference.Keywords:Social work of the aged;Ecological system;Intervention strategies

研究背景

关于老年人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将60周岁作为老年的起始年龄,即60周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老年人。根据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标准,一个国家60周岁(或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7%)以上,即可认为该国家人口达到了老龄化的标准。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2.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16%。

这表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高的国家,也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放眼全球,自二战结束以来,伴随着以新能源、互联网、生物工程与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出现与发展,许多西方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为老年社会工作事业奠定了物质方面的基础;

另一方面,在公共管理领域政府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在政策方面为老年人的福利待遇亦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并且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使得很多西方国家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逐步上升,这为各国提出了新的挑战。

老年社会工作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各种相关理论和实务技巧应运而生,老年人服务事业的目标,也从最初的维持老年人最低生计、提升老年人福利待遇,向着挖掘老年人潜能、实现老年人社会价值与争取老年人合法权益转变。

关于生态系统模式

1、生态系统模式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注重人与周围环境(主要为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1]通常而言,社会工作干预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人与环境,此外也包括人与周边环境的联系方式与相互作用机制。

而生态系统模式则是遵循社会工作实务的这一特点,考察分析案主(服务对象)所面临的环境特征,探究案主与周边环境之间的静态联系与动态互动机制,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介入方案,并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一套系统化的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在老年社会工作领域,这一模式同样能够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

美国学者Bronfenbrenner于1977年首创生态系统模式,这个模式采取的是影响人类发展的四个因素:个人、家庭、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这四个因素也可以看做分析案主生存环境的四个层面[2]。

在当时的背景下,这种模式在研究美国种族主义与种族运动对特殊人群(以有色人种为主)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1

984年,Carlson教授将生态系统模式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并用于研究家庭暴力问题。

200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Morales和Sheafor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生态系统模式增加了第五个层面,即历史层面。并且将Bronfenbrenner理论中的“社会文化”改为文化,将“社会结构”改为环境-结构。

由此,包含五个层面的生态系统模式正式建立,分析案主生存环境的五个层面分别为:个人层面、家庭层面、文化层面、环境-结构层面和历史层面。

生态系统模式的主要理论来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社会学界比较流行的功能主义理论。

其中代表为帕森斯的抽象结构与功能主义理论和默顿的中程经验功能主义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社会本身是一个由各种元素与子系统所构成的有机体,而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某一部分(或多个同质化元素)发生的异变将导致社会会产生不平衡,从而使得其他部分也会产生变化。因此针对案主所产生的问题,也应当放在与他相互动的社会环境层面来进行分析和考量。

尽管生态系统模式的社会工作活动大多数以个案工作为主要方法来展开,但从理论基础来看,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的是运用社会有机体模型来分析案主问题产生根源的能力。

2、生态系统模式详细解读根据功能主义理论,社会生态系统模式中五个层面是层层嵌套的,也是相互作用的。

按照个人层面、家庭层面、文化层面、环境-结构层面和历史层面这样的顺序来看,前一个层面包含于后一个层面当中。

这五个层面亦可看做是影响案主生活和发展的五大要素,用于分析案主(即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的自身状况与生活环境,接下来是这五个层面的解读:

首先是个人层面,分析重点放在个人所具备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天赋等,具体包括:心理社会发展层次、价值观、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情感与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人格优势/局限性、学历等。

[3]此外社会工作者也需要了解关于案主面对问题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观点和想法,以及案主的沟通技巧和社交技能等,了解案主情感态度将有利于社会工作者分析案主沟通与处理问题的意愿,并制定相应的沟通方法,从而建立专业关系。

针对个体层面的分析还需要考虑到个体与周围环境的沟通方式以及环境对于其自身的影响因素。

第二个是家庭层面,分析重点为家庭生活方式的性质、家庭生活文化特征、成员组织方式与分工模式、性别角色扮演、家庭成员互动的动力以及与社会互动的动力等。

每个家庭在所处的文化背景下都是独特的,所以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了解家庭的信念、信仰、情感支持能力、表达感情的方式、礼仪规范、家庭总体优势和劣势等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让社会工作者了解这些文化方面的要素是怎样控制家庭内部和外部压力的。

由于家庭本身对成员的影响持续性很强,所以它往往在显意识和潜意识中都在改变着案主的思维方式与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庭层面与个人层面往往是密不可分的 [4]。

第三个是文化层面,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化服务于人类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推进和演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在不断进行着。

文化在社会领域的最主要的表现,即为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反应,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环境、历史进程以及社会结构等,其中也吸纳了语言、宗教信仰、法律法规、价值理念、人际交往等特定的形式。

这使得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具有非常强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也使得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手段变得更加丰富。生态系统模式中的文化层面,需要将分析的重点放在:社会体系中的文化价值、信念以及法律道德规范。

第四个层面为环境-结构层面。环境-结构层面主要的分析重点为:宏观角度的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法律政策、就业现状以及人口结构特征等,此外,环境-结构还必须分析这种社会层面的结构对特殊人群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并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特殊人群如果已经形成规模,它与环境-结构层面的影响是相互的[5]。

第五个层面为历史层面,分析的重点为特殊群体成员中,个人或群体在历史经历中的经历的正面或负面因素,而这种因素往往也改变着特殊群体的沟通与交往方式。

对于大多数社会工作者而言,历史层面是最有可能分析到的因素,当然也是无法改变的因素。

然而在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中,对历史层面的正面因素能够适当加以利用,通过强调正面因素的积极意义来唤醒受助者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2].。

3、生态系统模式的意义和作用(1)有利于社会工作者较为全面地分析案主自身及其所处的环境。对于当前大多数社会工作者而言,他们面临的问题较多,复杂性也较强[6]。

然而,尽管同一案主可能会有不同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表面看上去并没有太多的同质性,但是如果能够合理运用生态系统模式对案主所处环境进行分析,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生态系统模式中一个层面的因素所造成的。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生态系统模式为社会工作者的案例分析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

(2)有利于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案主所拥有的资源来为案主服务。目前在社会工作界普遍形成的共识为:服务接受者自身是有潜力改变不利现状的。

那么既然受助者有这个潜力,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即为利用案主所拥有的资源,帮助案主发现自身的价值,挖掘自己所拥有的潜力,并且能够通过资源、服务等这些支持性要素来提升自我的能力,扭转由于环境的压迫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从而实现“自我服务与自我帮助”。

生态系统模式在不同的层面分析案主所拥有的资源,包括潜在的和显著的资源。

(3)有利于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专业化的助人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工作的一切服务都是依靠于专业化乃至职业化的支撑[6]。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如何,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服务的质量。生态系统模式发展至今,经过很多学者的论证和改良,其理论体系已经相当成熟。

生态系统模式将系统理论的抽象与社会工作的实务工作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它强调的就是社会工作者全面分析案主在不同层面所面临的问题、具备的优势以及拥有的潜在和显性的资源等。不仅能够解决案主本人所面临的问题,也进一步增强了社会成员对社会工作的职业本身的认同度。

这对于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服务的全面性,另一方面使得案主在问题解决的同时懂得挖掘自身潜力、利用周围环境的资源,从而使受助者本人的能力得以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得以加强、自身的价值亦将得以实现。

针对老年群体的生态系统模式分析

1、个人层面从个人角度来看,所有老人需要面对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衰老”,衰老不仅仅体现生理方面,即由于衰老所带来的疾病和容貌变化,也包括与社会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一部分退休老人会产生一种心理落差,认为自身的社会影响力降低了,负面情绪也会随之而来[7]。

对于大多数低龄老年人而言,这是一个普遍经历的负面心理历程。而一些高龄的老人(75周岁以上)在生理方面普遍要面对的就是失能的问题,个人层面能否实现生活自理,是否需要依靠子女照料或家政服务,通常会成为社会工作者在个人层面分析的关键要素[7]。

因此在个人层面,低龄老年人(60-75周岁)通常面对的主要问题为心理调适和精神适应等;高龄老年人(75周岁以上)通常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保持健康身体状态,尽量减少或减轻慢性病的影响。

2、家庭层面根据家庭周期理论的相关观点,通常一个家庭的发展阶段可分为三个阶段:组建期、解体期和消亡期,而平均每25年为一个周期。而老年人所处的家庭状态通常为解体期的进行阶段。

在这一时期,老年人的子女开始组建并发展家庭,离开父母成家立业,而老年人则普遍面临着子女离去,家庭结构缩小的现状。

从宏观层面角度来看,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使得更多的家庭处于解体期。表面上这种家庭结构小型化将不利于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也不利于老年人的情感交流,但事实上刚好相反。

现如今,父母和子女同处于成年期的时间较长,理性思维均已经形成,避开了更年期和青春期的冲突阶段,因此建立更为和谐同理的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容易,这也为建立更紧密的跨代家庭网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除此之外,老年人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老年人的家庭角色仍然仅停留在“接受照料”的状态,然而随着很多国家医疗条件的改进、退休金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的家庭角色已经不仅局限于自身所处的家庭内部,也包括子女甚至孙辈的家庭中,他们在家庭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趋多元化。

他们既可以更好地协调子女之间存在的夫妻冲突、儿孙冲突等问题,还能够发挥隔代教养、抚育孙子女的作用。

总体而言,老年人的家庭层面的生活日趋多元,这有利于老人的晚年的生活更加丰富化,当然更有利于老年人找回晚年的尊严和自我认同。

3、文化层面关于老年文化是否存在的这一问题,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老年人的角色是难以定义或定义不清的[2]。

事实上老年群体是相当庞大的群体,成员也具有相当强的复杂性,由于个体的差异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很难在这样的一个社群中寻找到统一性的主流文化。

从这一点来说,老年群体文化与残疾人反对歧视、争取无障碍权利以及妇女推崇男女权利平等、尊重差异化的主流文化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然而在现实中,老年人个体与文化层面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比较活跃的,老年人的娱乐文化(棋牌类与体育类活动)往往能够成为社会工作者从文化层面介入提升老年人生活自信力与幸福程度的依据。

4、环境-结构层面环境-结构层面应当从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进行解释和分析。从软件层面来看,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对于历史知识、经验的尊重被改革能力和生产能力所代替,这使得社会对老年人产生无生产力、竞争力低下、身体无能等负面刻板的印象,将老年人看作是社会的负担。

不过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政府不断颁布延迟退休或者鼓励返聘等相关政策,这些印象也在发生了转变,对于“老年”的看法也逐渐变化。

在“后工业社会”,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老年人的社会互动也在逐渐增多,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他们更多地需要积极参与社会一般福利,对参与社会活动也保持着更为浓厚的兴趣。这些机会的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老年人感受自身的社会价值,也为社会工作者的合理介入提供了渠道。

5、历史层面在历史层面,老年人的社会地位转变以及生活状态的变迁是生态系统模式主要关注与介入的焦点。尽管在农业社会人们对于老人态度上是尊敬的,但老人的养老仍然局限于家庭这一狭小且相对封闭的空间,再加上较为落后的生产力,老年人的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差,生活状态并不乐观[7]。

在我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和传统的孝道文化相挂钩的,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封建社会中养老的家庭责任。

进入工业社会老年人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但由于社会政策实践的不断发展,退休政策的出台以及福利制度的普及和完善,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从家庭责任转变为社会责任,可以说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是有所改善的。但自从进入到工业社会以及现在的后工业社会,老人不再担任生产的主力,使得其能够创造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并不明显,这从客观上导致老年人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8]。

不过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生育率的下降,老龄化程度的提升,社会对于老龄问题的关注将进一步转化为对微观层面上老年人生活现状以及尊严地位的重视。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在生态系统模式历史层面上,需要具备前沿性较强的宏观视角。

我国老年人社会工作案例与介入策略分析

本文选取了一个生态系统模式成功介入的案例,供读者们参考:

李奶奶今年82岁,老伴去年病故。她有一儿一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儿子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随后便在美国定居;女儿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在外地任职,与人结婚后便在另外的城市定居。

两个孩子都很少回来探望她。李奶奶居住在一座建于八十年代的旧式楼房中,自从老伴去世以后,她的身体便一日不如一日,曾经还一个人晕倒在房子里,幸亏邻居发现将她送去抢救。

以前在老伴的陪同下李奶奶还能够经常参加一些社区活动,但今年李奶奶除了外出买菜,几乎没有出过门,特别是由于最近身体不好,更是不出门了,与社区所有人更是基本上断绝了联系。近些年来李奶奶的情绪也很低落,觉得没有了老伴,自己也快不行了。

社会工作者小朱是本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位中级社会工作师,她接案以后,与李奶奶进行了几次个案面谈和电话、微信访谈,同时也与李奶奶的子女、朋友和邻居取得了联系。通过调查,小朱对李奶奶的生态系统评估结果及介入措施如下:

1、个人层面:李奶奶自从老伴去世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再加上年龄比较高,因此慢性病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李奶奶。

李奶奶由于老伴的去世,再加上子女经常不在身边。因此精神上长期处于寂寞和孤独的状态,在物质生活方面缺乏照顾,会进一步加剧案主主观意识上的悲观情绪,李奶奶亟待改变这种负面的心理暗示。

2、家庭层面:李奶奶的家庭结构属于比较典型的小型化家庭结构。而由于子女在国外和外地,李奶奶几乎没有机会照顾孙子女,这使李奶奶这种血缘上的家庭互动与联系几乎不存在。

丧偶的老年单身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当薄弱,即便有社会保障的支持,但生活细节上的安全问题,如迷路、跌倒和犯病等风险发生率相当高,且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这种家庭结构和成员互动方式进一步加剧了李奶奶对于死亡的恐惧。

3、文化层面:李奶奶在老伴去世以后心情比较低落,身体健康状况也不如从前。以往参加社区活动的热情逐渐消退。

在社区活动中,听一些关于健康和养生的讲座,与一些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老人交往互动往往能够给案主带来愉悦的心情。而李奶奶缺乏文化层面的交流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存在相当大的真空。

4、环境-结构层面:李奶奶在老伴去世后很少参加社区活动,基本上缺乏来自社会资源的支持。或者可以这样说,李奶奶缺少与社会的有机联系,与社会处于脱节状态,这种情况无论从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可能对李奶奶产生不利影响。

5、历史层面:历史层面的因素案例中并未提及。但根据符号互动理论,如果李奶奶接触到比较多的老伴去世自己也活不长久的实例,那么很容易就会产生甚至加剧“没有老伴自己也快不行了”的想法。问题虽然是隐形的,但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介入措施——个人层面:小朱与案主李奶奶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的主要内容包括:案主年轻时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平时的兴趣爱好、对于老伴去世的看法、对于自身身体状况与生活环境的看法、对晚年生活以及死亡的看法等。

同时在交谈过程中也要注意案主的情绪变化。主要是为了较为深入地了解李奶奶的人生观,挖掘李奶奶的负面认知,寻找李奶奶的兴趣,帮助李奶奶重拾生活信心,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在个人层面,小朱通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和认知理论,帮助李奶奶定位并纠正自己错误的认知——老伴去世了自己也快不行了,恢复李奶奶乐观的生活态度。

通过交谈引导李奶奶树立生活信心,并提升李奶奶的生活积极性,通过医保帮助李奶奶做体检,并购置血压仪等健康仪器,帮助李奶奶能够对自身健康状况作出简单评估。

介入措施——家庭层面:通过电话联系李奶奶的子女,通过电话主要了解的内容包括——子女大致工作情况,案主和他们的关系究竟如何,以及他们对案主的看法评价,并且向他们讲述了案主的生活状况从而协助他们充分了解案主的困难,求得子女对李奶奶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共同协助案主走出心理障碍,做到健康快乐地生活。

小朱做了一个表格,表格记录的就是子女的作息时间,以及回家探望李奶奶的时间,这样能够了解子女的工作和回家看望老奶奶的频率、对李奶奶的关心程度。

通过展开家庭会议的方式,李奶奶和子女自由发言,表达他们对家庭成员的要求以及自身的需求,从而让子女了解到案主出现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家庭的,希望子女们多关心案主,多抽时间回来看望案主。

此外小朱还与家庭成员积极沟通组织整个家庭展开了家庭一日游活动,建立家庭成员之间亲密的关系。

这样让李奶奶觉得原来子女仍是很关心、重视自己的。通过沟通让的子女认识到自己对母亲的关心对母亲的意义,并且能够让子女形成经常回家探望李奶奶的习惯。

介入措施——文化层面:小朱陪同李奶奶积极参与社区娱乐活动,包括社区举办的老年歌手大赛,并且鼓励李奶奶走出家门,积极与周围的老人邻居交流。

同时,小朱还通过李奶奶的家人,为她购置一些与健康相关的书籍,以及健康讲座光盘,供李奶奶阅读和观看。

在文化层面上,社会工作者小朱的介入途径主要是引导案主与与他人的良性互动,对于周围的文化环境形成一种价值认同;此外引导李奶奶形成健康生活意识,良好的心态将会对李奶奶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意义。

介入措施——环境-结构层面:除了鼓励李奶奶积极与周围的老人邻居交流之外,小朱也与社区以及志愿者组织积极联系,对社区的一些基础设施进行了简单的改建,使一些通道更加方便老年人出行。

同时成立志愿者团队,每周固定三天为李奶奶以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扫地、整理房间以及送餐买菜等,使李奶奶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介入措施——历史层面:本案例中社工小朱并没有在这一层面上采取直接的介入措施。但事实上在本案例中,历史层面成为了小朱预估和制定计划的参考标准,也是小朱主要考量案主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

经过社会工作者小朱一个月的服务,案主李奶奶基本恢复了生活状态,能够从失去老伴的悲观情绪中走出来,与子女和邻居正常的交流,融入社会环境,身体状态也逐渐有所好转,重新找回热忱。

结论与建议

现如今老年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健康方面问题和精神方面问题。生态系统模式帮助老年人建立正确的认知,树立人生信心,鼓励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晚年生活。

然而社会工作的生态系统实务不仅限于此,生活缺乏支持、社会参与度低也是老年社会工作者主要关注的问题。

通过家庭层面和环境-结构层面介入策略和措施,建立以家庭支持为核心,社会支持为补充的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将为老年人提供较为全面的保障。

此外生态系统模式还在文化层面培养老人的文化认同,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合,同样也是生态系统模式实务的一项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付丽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区矫正与和谐社区建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4):125-128.[2]【美】莫拉莱斯.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第十版)[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3]杨柳.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本土化探讨——生态系统概念的引入[J].现代教育科学,2011(5):88-91.[4]刘颖.促进退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以深圳市罗湖区H社区实务研究为例[D],郑州大学,2014.[5]李柯.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违法犯罪青少年矫正教育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6]卓彩琴.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脉络及展望[J],江海学刊,2013(3):113-119.[7]董夏兰.老年人的尊严与老年社会工作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10):75-76.[8]孙伊凡.老年社会工作多元化投入问题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81-84.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