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退役军人社会适应障碍社会工作介入的优势
1.1 实现退役军人心理健康调节
社会工作中通常需要对退役军人实施心里方面的干预治疗,因此通常采用艾莉森理性情绪疗法,能够帮助退役军人很好的进行压力释放及情绪调节。整个过程主要是此案去平等、尊重及接纳等正确的价值观方式来走进社会适应障碍者,更好的对其进行帮助、引导,促使其发生自觉的改变。需注意,在整个社会工作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始终秉持社会主义价值观,重点突出人与人间的平等关系,要求每个个体都必须获得尊重,这些都是针对退役军人社会使用障碍实施社会工作介入的基本要求[2]。
1.2 可转变退役军人的现实困境
社会适应障碍是退役军人的主要困境,要想进行转变,所开展的社会工作介入就必须基于系统化视角来进行,要对退役军人本身及其所处环境双向展开。比如可组织既体现的个案及社区获得来帮助其获得自身的改善,同时还需协调处理好退役军人本身家庭和社会环境间的适应性问题,进而由此达成对退役军人服务的效果。整个社会工作介入要求工作人员不要需要具备工作额热情、经验及悟性,同时还要求工作人员应当掌握相应的科学理论及专业技巧来实施社会工作介入。比如要求具备专业的社会、心理、人类等诸多学科为基础,由此针对退役军团的服务需求及行为偏差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这样才能更加科学有效的达成对退役军人社会适应障碍的优抚处理效果。
1.3 可促进退役军人的能力发展
通常退役军人退役之初普遍存在生活困难、知识技能匮乏及隐性失业的情况,尽管我国在制度范围内明确规定了对退役军人开展相应的就业培训服务工作,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而社会工作介入则可通过优势理论及增能理论来协助退役军人更快的认清自身的价值,从而帮助其更快的整合自身周边资源,搭建属于自身的社会支持体系,更快的完成社会适应的目标,真正找到自我实现的路径。比如,社会工作人员可建立增能小队,以此来为存在适应性障碍的退役军人提供阶段性的技能培训,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提升自身能力,发挥出独属自身的优势。
2退役军人社会适应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现实困境
2.1 社会工作要求高,社区支持有限
关于退役军人社会适应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是国家政府在制度和法律上明确规定的,各个地区也都贯彻执行。然而,人的意识本身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因此就对制度本身进行了人性化的转变。现行的针对退役军人社会适应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都有明确的规则制度规定工作人员必须依照制度内容提供服务,但在具体的人性化需求服务上难以充分满足,这就导致制度与服务对象需求存在法理和情理层面的冲突。比如退役军人希望获得相应的精神慰藉,苛求取得公众的尊敬,建立稳固的社会关系等等。但是在实际公众当中,涉及到心理、情感需求方面的服务难以有效满足,多是采取衣食住行方面的补助。再就是绝大多数社区本身资源非常匮乏,相应的基础设施相对陈旧落后,因此直接受到空间及经济物质的约束,无法充分满足退役军人在这方面的需求。
2.2 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紧随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针对退役军人社会适应障碍所需提供服务也开始向着高层次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要求政府方面必须积极转变以往传统的社会工作模式,由往常的单一负责制转变为多样化统筹之,由此来增强社会组织介入的有效性。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不仅仅表现在社区本身支持力不足,同时还表现为社会组织力量参与不足。就单纯以就业这块为例,多数退役军人正式退役后,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处于待业状态,其中可能有小部分人会选择继续接受教育,但其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自主择业。现行的优抚政策能够给退役军人提供的就业培训帮助不是很大,而联系一些社会组织力量培训也难以起到预期的效果,或者说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所需耗费的成本远高于常规人事招聘[3]。因此,多数社区期望国家方面能够出台更多支持政策,进行军队内部消化,或者提供额外培训补贴等等。
2.3 平台体系缺失难以持续服务
针对退役军人社会适应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本身属于在时间期限内完成特定目标所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参与社会工作介入的工作人员必须相应的组织平台加以支撑,并由此构建完善的工作内容体系等。然而实际工作当中,多数社会工作机构明显缺乏平台体系支撑,多数工作人员遭遇问题表现无力时,负面情绪难以获得支撑和指导,最终影响持续服务效果。因此,如何展开持续性服务成为主要问题,需要相应的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并设立专项资金来进行长期、持续的服务。
3退役军人社会适应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建议
3.1 组织举办退役军人心理健康服务活动
由于多数退役军人退役后所具备的专业技能严重不足,乃至在就业当中屡次碰壁,导致此类退役军人不可避免感到迷茫,甚至生出一股成为家人与社会负担的心态。再加上日常生活当中,自身生活圈子狭窄,一些情绪无法与人述说。其实退役军人本身也有很强烈的分享欲望,长时间得不出情绪抒发,将很有可能最终演变为心理负担。因此,就需要为此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工作介入人员可组织举办退役军人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具体是以茶话会的形式进行聊天交流,一起分享和回忆服兵役期间的事情。整个过程当中,退役军人们能够通过对往事诉说的形式逐步抒发内心的情感,进而重拾自我。通过这种心理健康服务,能够帮助其缓解及矫正内心不良情绪,真正树立起坚定的生活信念。
3.2强化宣传与培训,营造社会工作服务氛围
由于绝大多数地区开展社会工作介入缺乏相应的支持条件,因此需要增强相应的宣传与培训活动,由此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工作服务氛围。具体操作方式如下:(1)充分发挥出地方媒体的效用,促使社会工作介入进入广大群众的视线;(2)拓展多种不同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比如组织举办相应的社会工作知识竞赛、组织筹划国际社工日宣传活动、开展趣味性的社区活动等等;(3)设立相应的社会工作介入培训班,所培训的内容主要针对民政系统知识,并且面向社区团部委、社区干部等进行社会工作知识的普及,激励体制工作人员参与其中等。
3.3 搭建服务平台,转变服务模式
我国有多数沿海地区针对退役军人适应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具备丰富的经验,其经过多年的积累早已形成体系化的、平台化的运作。因此,就需要充分借鉴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搭建相应的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先是需要从外地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模式,地方政府需在此基础上强化各项支持。二是需要进行当地社工组织的培育,要依托体制优势来进行有意识的孵化,由此来大量的培育出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三是需要积极的转变相应的服务模式,比如可以采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由此来促进当地社会工作的创新发展。最后需要建立第三方跟进,强化督导与评价,针对各项工作进行及过程管理成效实施评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