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

张明锁 2022-11-28 09:58   郑州社会工作协会 投搞 打印 收藏

0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任务,就是因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所以“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快速成长,首先根源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任务,就是因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所以“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从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到党的十九大召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到十九大仅仅十余年的时间,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社会工作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主要技术手段,因为社会工作服务能够满足多方需求。特别是在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领域,社会工作对于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促进社会治理创新,预防与解决基层社会问题,维护公共安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发展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需求,补齐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社会服务短板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所以自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工作发展十分迅速,截止目前,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已经达到157.3万人,其中持证社会工作者66万人。[1]回顾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历程,总结又好又快发展的经验,对于我们在“十四五”时期,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工作推进机制,完善现代社会工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和政府从顶层设计上全面推进

“基于社会发展现实和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党和国家不断培育保护社会的多元主体;从创新社会治理、支持和促进社会工作以及社会组织发展、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着手,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发挥社会工作在回应社会性需求、推进组织化逻辑、建构泛利型社会等方面的功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2]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入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并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要贯彻落实的新任务。

2010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提出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六支主体人才队伍,开启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序幕。2011年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年中央组织部等19个部委和群团组织发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这两项具有规划性和引领性文件的发布,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确定了目标和原则,指明了方向,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蓬勃发展。10年来,围绕“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四个重要环节,中央和地方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性、配套性法规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法规与政策体系。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规范建设和能力建设两个方面。[3]

“政府通过各种法规和政策文件推动和规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明确社会工作的职责定位,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各种激励机制、规范要求和保障措施进行规定。特别是在国家层面,从顶层设计入手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纳入国家各项事业战略发展中,为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专业作用提供了更多机遇。在国家层面的法规政策建设中,民政部作为社会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积极联合其他部委,推动了相关领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国家顶层设计也是各地方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的重要依据,为各地社会工作事业和社会工作人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4]

二、党建引领,确保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9月,时任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副司长的黄胜伟同志在《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发表文章《加快探索中国特色专业社会工作发展道路》,强调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专业社会工作理论与价值伦理,在引入国(境)外专业社会工作好的理论、实践以及制度建设成果的同时,坚决扬弃其不符合中国政治制度和主流文化的东西,立足于中国的文化血脉、实践根基和历史传承建构起具有中国风格、中国元素、中国基因的专业社会工作理论实务体系;必须发挥各级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的强大优势,将分散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各种所有制单位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组织起来,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成为党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建设和做群众工作的可靠力量,坚决避免出现脱离党的领导、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专业社会工作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5]

为落实党建引领的工作要求,确保社会工作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各地党委纷纷出台文件和实施办法,指导社会工作行业和机构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三、实施社会工作标准化建设过程,强化社会工作行业的专业化、法制化、本土化

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工作标准化建设。社会工作标准化就是将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制度、法规、政策要求转化为直观、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并将各地各单位创造的本土社会工作经验做法与管理服务模式进行总结提炼和传承推广。加强社会工作标准化建设有助于改进社会工作服务递送、规范社会工作服务流程、完善社会工作服务方式;有助于优化社会工作管理秩序、强化社会工作管理成效。

2010 年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专门提出要“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2010 年10月,中央18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同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制定行业服务和管理标准,建立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2012年3月,中央19部门出台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 年)》进一步将“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列入社会工作十大重点工程范围,强调“到2020 年建立200 个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1000 个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和2000 个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社区,引导和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发展, 扩大社会工作服务覆盖面”。2012年8月,国家标准委联合26个部门印发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行动纲要》,将社会工作纳入“基本社会服务标准化推进工程”。

2014年民政部启动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首批在全国确定了61个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103个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180家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2016年11月,民政部又确定了35个地区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综合示范地区、7个地区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专项示范地区、117个社区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136个单位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

2014 年9 月底,民政部审议通过了社工标委会推荐申报的《个案工作服务指引》、《小组工作服务指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基本规范》、《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和《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等6 项行业标准制定项目。现在已经陆续颁布实施了《社会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社会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等行业标准和《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一个国家标准。一些社会工作发展先进地区也从本地实际出发出台了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社会工作服务的标准化形成了中国社会工作服务专业的规范,也是社会工作人才必备的专业技术要求,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最有力的推进器之一,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

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经济保障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政府利用财政资金,采取市场化、契约化方式,面向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深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对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服务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深圳市推出发展社会工作的“1+7文件”,确定了“以政府出资,民间机构运营”为特征的社会工作体系架构,2012年6月更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暂行办法》,首次明确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范围、程序方式和资金安排等。

2008年,广州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的试点正式启动。2009年,广州市开始将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2010年出台了以“1+5文件”为核心的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政策体系,探索建立了政府购买社工项目的机制,广州社会工作服务由此开始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6]

2009年,民政部发布《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提出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必须加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正式开启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探索之路;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年出台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使“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同时也极大地推动着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建设和实践发展;2012年11月发布的《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2013年出台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2014年出台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再次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制度建设正式起步,实践探索亦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0年10月17日,民政部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将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通过统筹社会救助专项经费、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力度、鼓励慈善资金投入等多元方式,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十余年间,中央层面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搭上了快行的列车,在实践中飞速推进着。目前,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出台政府购买服务或公共服务的地方性法规,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也已成为各地政府在实践中的普遍做法。

实践证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五、多元化的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保障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成长与供给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采取先培养专业人才的发展策略。[7]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高校恢复了社会工作专业。近4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学历教育培养周期较长,满足不了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需要。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首次从国家制度上将社会工作者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范畴,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正式建立。2018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民政部发布了《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使广大社会工作者备受鼓舞,开辟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成为高级专业社会工作者的途径。学历教育与在职继续学习并举,成为造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主要方式。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要求:到2020年,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法规、政策和制度体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使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规划》针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的薄弱环节,提出要实施好10项重点工程。

10年来,各省市按照规划要求,根据各地实际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高校资源丰富的地区,充分发挥了高等院校的优势教育与研究资源,形成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高地。在学历教育滞后于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地方,则以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目前,一是由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招生比较困难,一些高校为优化本校专业结构,停办了一些高考第一志愿低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受冲击很大。二是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比例也比较低,而流动性又很大。三是社会工作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社会经验和实务工作能力要求较高,刚毕业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还不够称职。所以,现在很多地方的民政部门更重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与继续教育,主要依靠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和社会工作职业教育机构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如果忽视社会工作的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那么也会影响社会工作的创新,可能导致社会工作发展的内卷化。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这些客观需要,一些社会工作发展先进地区探索出了通过跨界合作、继续教育培养高层次专精人才的模式。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人才激励保障,是拓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空间、吸引和稳定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长期投身专业化社会治理与服务的迫切需要。2016年10月,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民发〔2016〕186号,以下简称《意见》),旨在破解制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的瓶颈问题,保障社会工作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意见》除对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薪酬待遇水平做出规定外,还提出了将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急需紧缺和重点人才引进范围,在选拔申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时要充分考虑符合条件的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对政治坚定、业绩突出、能力卓著、群众认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给予表彰奖励,注重把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进党员干部队伍、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支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人大、政协参政议政等一系列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地位的政策要求,支持鼓励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在更大空间发挥作用。近些年来,各地在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第三方评估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素养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作为监督和改进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第三方评估同时也是培育社工专业人才的重要机制。借由第三方评估机制,不仅能提升服务项目的成效,更能提升社工的项目管理能力,以及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的能力。

2012年11月出台的《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监督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购买文件档案,制定具体、详实、严格的专业服务、资金管理及效果评价等方面指导标准。切实加强过程监管,按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合同要求,对专业服务过程、任务完成和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督促检查。建立由购买方、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及时组织对已完成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结项验收。积极推进第三方评估,发挥专业评估机构、行业管理组织、专家等方面作用,对服务机构承担的项目管理、服务成效、经费使用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评。坚持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短期效果评估与长远效果评估、社会效益评估与经济效益评估相结合,确保评估工作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将考评结果与后续政府购买服务挂钩,对考评合格者,继续支持开展购买服务合作;对考评不合格者,提出整改意见,并取消一定时期内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资格;情节严重者,依法依约追究有关责任。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机构征信管理制度。

2014年,民政部发布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指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的目的:一是评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专业服务效果及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二是总结社会工作服务经验,提炼社会工作服务技巧,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三是作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结项的依据以及为项目购买方确定项目执行方继续承担相关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资质提供依据。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评估机制和模式探索,不断完善评估方式、方法和手段,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评估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作者:郑州大学教授、郑州社会工作协会会长 张明锁 

(本文原载  邹学银主编:《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2011—2020年)专题研究报告》,中国社会出版社,2022年10月第1版)

[1] 民政部  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2] 高丽 徐选国 杨威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保护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回应》,《学习与实践》2019年第4期。

[3] 关信平.社会工作政策法规[M].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9:10.

[4] 陶书毅、王颖、肖秀梅、吴晓航:《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研究报告)

[5] 黄胜伟:《加快探索中国特色专业社会工作发展道路》,《中国社会工作》2016年第5期下。

[6] 段鹏飞:《项目化、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驱动下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基于“广州模式”的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报告》(研究报告)

[7] 王思斌:《从“教育先行”到理论与实践的“互促性发展”》,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2019-06-13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