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工的成长之路:社工的“心”路“力”程

2014-09-24 10:26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记得一位社工前辈曾对我说:“社会工作是“以人助人”、“以人为本”的专业,社工的“心”与“力”就好比人的灵魂与躯体,是二元合一的。我们不需要争论灵魂和躯体哪个更重要,做一名真正的社工,需要既“有心”又“有力”,缺一不可。”

作者: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苏华元

记得一位社工前辈曾对我说:“社会工作是“以人助人”、“以人为本”的专业,社工的“心”与“力”就好比人的灵魂与躯体,是二元合一的。我们不需要争论灵魂和躯体哪个更重要,做一名真正的社工,需要既“有心”又“有力”,缺一不可。”

回想起自己入行这四年多,在“心”和“力”上的修炼路上,我彷徨过、挫败过也快乐过,这些酸甜苦辣日子,是作为一名专业社工的成长必经之路,也是专属于我个人关于社工服务的“心”路“历”程。

“心”之起源 “力”的初探

2008年,汶川大地震。在成都上大学的我,作为一名香港NGO的义工,每周末都往返在大学和灾区之间,在与香港社工的交流中,我对“社工服务”的“初心”正悄然发芽。

2009年7月,大三的我有幸参与援建灾区的项目,项目点设在绵阳体育馆的灾民安置点,那里条件艰苦,但最苦的是完全没有经验的我要面对灾区儿童的需求开展服务。经过两个月时间的摸索,看着家园从无到有,内心欣慰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毕业后要从事社工服务的心愿。

2010年初夏,我成为东莞市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带着大学四年专业所学的知识,和一点点在灾区中的“实践经验”,我被派驻到清溪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担任新莞人岗位社工。面对新的挑战,初出茅庐的我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在真正的社会实践中,做一名“有心又有力”的社工。

“心”之所往 “力”的累积

两年前,我加入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队伍,完成了从岗位社工向中心社工的华丽转身。

我加入了厚街大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它是东莞市第一批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之一,而我主要负责家庭和青少年服务。为了更加切合社区家庭和青少年的时间,我的工作日时间经常要安排到晚上8点半,而对于青少年家庭都休息的周末,我的工作更是安排满满。

2012年暑假,大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青少年服务如火如荼的开展。那一年的7月29日至8月1日,我组织了24名大迳社区的青少年一同前往东莞市洪梅镇泗安麻风病康复村,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期夏令营。过程中,我遇到的挑战远比想象要多:社工人手有限,营员的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朋辈关系糟糕,住宿条件简陋,第一天就遇到了部分想回家的学员,我们只能一个个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坚持,晚上我和其他工作人员忙到半夜2点,才带着倦意,伴着蚊子的“嗡嗡”声入睡。经历了第一天的不适应,营员似乎对农舍的生活慢慢熟悉,对康复村的归属感越来越强,我们的活动也如期举行,农耕、历奇、大食会、探望康复村长者、定向越野、打水仗……夏令营亦很快接近尾声,我们也收到了营员的积极反馈:“学会的洗衣服”、“和同伴的关系更好”、“虽然艰苦,但如有下次,肯定参与”……夏令营后,我的工作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进一步认可。

这一年在大迳社区的服务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虽然辛苦,但在我离开大迳的一年后,仍有很多社区居民惦记我,与我开心的分享故事,而我却没能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心里既激动又惭愧。

当然,我在这里收获最大的是自己的“力”,不仅掌握了社区工作的方法,历练了社区工作能力和技巧,更明确并坚定了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以至于为后来自行带领团队开展社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姜妍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