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 “三社联动” 创新民政社会治理方式

李万钧 2014-11-24 09:58   中国社会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三社联动”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民办社工机构)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骨干,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会组织引入专业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社会动员机制。

原题:加快推进 “三社联动” 创新民政社会治理方式

“三社联动”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民办社工机构)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骨干,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会组织引入专业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服务供给方式和全新社会动员机制。

推进“三社联动”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是有利于促进社区基层自治。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社区稳则社会稳,社区和谐则社会和谐。但长期以来,社区自治功能不强、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社区服务供给不足、服务力量薄弱等问题困扰着社区发展,影响着基层自治的有效实施。“三社联动”赋予了社区建设新的内涵:社会组织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管理,激发了社区活力;社会组织根植社区,调动了居民的加入热情,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度;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预防和解决社区居民的个人、家庭问题,促进了人际和谐。以社区为基础,把社会组织、社工和社区居民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新的社区群落生态,既激发了社区活力,又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是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施“三社联动”,用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有效弥补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不足,有利于把政府从微观事务中解脱出来,向政策制定者、效果评价者转变。特别是可以发挥资金和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和社会工作岗位的力度,向社会让渡空间,引导社会工作机构和各类社会组织平等、独立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承接政府转移的事务性工作,实现了在更高水平上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互动。

三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建设工作形成合力。随着经济社会深入发展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城市管理社区化、社会管理社会组织化、社会服务多元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但长期以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按条推进多,按块统筹少;行政主导多,社会参与少;力量分散,缺乏整合,集成发挥作用不够充分。推进“三社联动”,以社区为基础,加强块的统筹,实现条块结合,既可以形成“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又可以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从根本上使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在基层得到有效预防和解决,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是有利于畅通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渠道。我国的社会建设格局着重强调了16字方针——“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发展、公众参与”。这里面的“社会协同”主要指社会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与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协同。但长期以来社会组织发展都是个短板,主要原因是没有对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渠道和参与机制进行制度化的设计和安排。而通过“三社联动”,畅通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的渠道,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推进“三社联动”必须抓住关键环节

要在加强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一要加快建立政府主导、多维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三社联动”涉及多方协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实现多元协同推进。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就是政府要制度化地安排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互动机制,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机制,以及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并建立资源信息平台,形成供需对接机制,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一体化联动发展。二要始终坚持社会化运营的工作方向。社会化运营是新时期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是转变政府职能、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激发社会活力、完善市场体制的内在要求。推进社会化运营,就是要坚持运用市场方式引入社会资源,广泛吸收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踊跃参与,促使各方利益攸关者、第三方组织和社区群众参与需求确定、资源投入以及政府管理评价等诸多环节,实现增加社区资源供给、改善社区管理效能、节约社区财政资源的效果,加快形成社区建设投入、社会工作队伍专业服务、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三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工作原则。社区事务纷繁复杂、社区问题各式各样、社会需求千差万别,必须适应城市社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区别城乡、区别地域、区别发展阶段、区别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三社联动”工作。既要针对共性需求,合理统筹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提供的基础性服务,又要针对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引导提供特色服务,形成“基础服务+特色服务”的配套供给模式。既要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壮大本区域社区、本地域社工力量,增加服务供给,又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引入外部社会组织、专业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四要积极推行项目牵引、契约化管理的工作方式。要通过项目管理,进一步明确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在项目实施中的权责,推动建立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新型合作伙伴和契约关系,促进实现政社良性互动、社区和谐发展、社工服务能力提升和社会组织市场化运作。特别是要对群众需求旺盛、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服务进行项目化运作,通过发挥项目牵引作用,引导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朝着有利于提升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水平提高的方向发展。

要把握“三社联动”的关键环节。一是统筹平台建设。要进一步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丰富和完善各级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责,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硬件设施,拓展一站式公共服务、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服务等功能,提升改造为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市、区、街、居四级服务体系,接受政府委托,定期开展项目发包、信息发布等工作,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服务社区提供场所支持、牵线搭桥等便利服务。二是推动专业化发展。要推动社区工作队伍社工化,有针对性地开发专业社工岗位,吸收持证社工等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推广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加快社区工作者向专业社会工作者转变,提升社区社会工作水平;要推动社会工作力量组织化,加大机构建设力度,加快出台扶持办法,鼓励各领域专业社工机构建设,让社会工作机构逐渐成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力量;要推动社会组织社区化,重视社区本土的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发展,引导支持域外社会组织扎根社区,更多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特别是大力发展备案社区社会组织,确保每个社区都有一定规模数量的登记注册社会组织和备案社区社会组织,把社会管理的社区化和社会管理的社会组织化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从社会建设全局出发,把城乡和谐社区建设、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纳入整体制度设计,特别是在购买社会服务、建立社会参与体系、落实优惠政策等方面,加强政策制定与衔接,及时将好的做法、经验制度化,从制度层面对“三社联动”做出计划性安排,不断夯实推进“三社联动”的制度基础。

要明确“三社联动”的重点任务。 以北京为例,重点推进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完善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开发社会工作岗位。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