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机构逐步发展 实现“造血”方能走得更远

2017-02-10 08:46   洛阳日报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近日,市民杨玉印带着8岁的儿子参加洛阳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的“笨爸爸工房”项目,在社工梁师傅的指导下,认真制作皮艺钱夹。近年,类似的社工机构在洛阳逐步发展起来。

  原题:社工机构在洛阳市逐步发展并受到好评 实现“造血”方能走得更远

近日,市民杨玉印带着8岁的儿子参加洛阳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的“笨爸爸工房”项目,在社工梁师傅的指导下,认真制作皮艺钱夹。近年,类似的社工机构在洛阳逐步发展起来。去年,首个政府购买和首个基金会购买社工服务项目分别在洛阳市落地,受到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然而,记者走访发现,洛阳市社工机构还存在社会认知度低、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

社工服务受好评

“来‘笨爸爸工房’以后,我和孩子都有了很大改变。”这是市民傅志华近半年来最大的感受。

傅志华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平日少有时间陪伴儿子。他8岁的儿子小栋(化名)性格腼腆、不爱说话。参加“笨爸爸工房”活动后,父子俩和其他家庭一起做手工,探讨家庭教育。傅志华开始腾出更多时间陪伴儿子,小栋则在一次次活动中收获自信、独立和友情。

“笨爸爸工房”是洛阳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向香港一家基金会申请的项目,自去年9月启动,组织6岁到12岁的孩子和父亲共同制作皮艺作品,在社工引导下交流、感知家庭教育,改善亲子关系。截至目前,已有200多个家庭400多人次参与其中。这是首个在洛阳落地的基金会购买社工服务项目。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洛阳共有9个社工机构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去年,洛阳市欣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洛阳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了省民政厅2016年“三区社工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的评选,分别在宜阳、伊川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社工服务,在洛宁开展关爱军休干部社工服务。

去年年底,记者在宜阳县香鹿山镇香泉小学采访留守儿童时看到,社工在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受到了留守儿童、教师、家长的一致欢迎,不少留守儿童在专业的引导下,走出自闭、自卑等困境。

社会认知度低,缺乏专业人才

“小爱姐姐,我告诉你个秘密吧。”“小爱姐姐,你下午还来学习吗?”……在香泉小学,小爱姐姐是很多学生的好朋友,每到课间,总有一群学生围着。

小爱的全名叫郭小爱,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去年8月,她跟随洛阳市欣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来到香泉小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服务项目。

今年1月,郭小爱作出了离职的艰难选择。郭小爱离职的原因有二:

一是社工的社会认知度低。洛阳市的社工服务起步较晚,2013年5月才有第一个到市民政局登记备案的社工机构。提起社工,很多人认为是义工。

二是工资福利待遇低。目前,洛阳的社工机构大多处于萌芽状态,生命力较弱,又缺乏政府、基金会购买服务项目来支撑机构的正常运作,因此社工的工资、社保、公积金,以及福利水平普遍较低,使得社工机构难以留住人才。

郭小爱的问题,正是洛阳大多数社工遇到的问题。郭晓利是洛阳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曾在广州从事近10年社工服务工作。去年,她回到老家洛阳,打算先在几所小学开展读写障碍儿童社工服务,不承想,竟被学校当成了业务推销员。

此外,缺乏专业人才也是社工发展面临的困难。据了解,目前洛阳3所高校均有社工专业,但毕业后真正从事社工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很少。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高校在教学时更偏向理论,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入职后往往不能立即“上手”。

抱团发展,自我“造血”

近年,社工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服务效果逐步显现,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社工服务。2016年,市民政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方案。按照要求,目前洛阳已建成一个孵化基地,用于支持新成立的社工机构,洛阳市欣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洛阳市长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已免费进驻。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洛阳市开展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是省民政厅的项目,正在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后续将再投入资金用于购买社工服务。

“社工机构想要发展离不开服务项目,而开展项目必然需要经费。”洛阳市欣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牛国梁说。然而,目前政府、基金会提供的服务项目十分有限,难以满足所有社工机构的正常运作。即使社工机构承接了某个项目,也存在“生存危机”,因为每个项目购买服务年限一般是半年或一年,“总担心这个项目结束,机构还有没有运作资金,还有没有资金支付社工薪资”。

郭晓利认为,应尽快成立社工服务协会,将我市的社工机构组织起来,抱团发展。一方面可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携手发展,避免个别社工机构沦为“僵尸机构”;另一方面能减少精英社工的培训成本,为整个社工行业发展开源节流。

业内人士表示,不可否认,社工机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基金会购买服务项目,但并不能完全依赖这些经费。建议完善政府与社工机构合作制度,建立对机构的资源支持制度和社工保障制度,同时,提升社工机构的自我“造血”能力,如通过与企业、社区、高校等部门合作,以社工专业的理念、手法去提升其服务水平,为之带来经济效益,或利用培训社工、参加公益项目比赛获奖等方式,实现自我“造血”,增强应对能力。(记者 朱艳艳 通讯员 张效纲)

  • 关键字
  • 社工
  • 责编:安旭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