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榜样“蓉城最美社工”“十强社工机构”“十佳社工项目”“五星级志愿者”颁奖典礼举行。锦江区社工刘飞、刘玮获评“蓉城最美社工”,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获评“十强社工机构”。同时,锦江区也开展了2016年度优秀社会工作案例评选活动,《“华仁星期二”家庭教育辅导案例》和《“幸福牛沙 共建共享”长者互助关爱服务项目》分获一二等奖。
据了解,锦江区建立了以《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意见》为主的社会工作服务“1+4”政策体系,依托“锦校”战略合作关系,设立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大学生社工成长营、社会工作人才小高地,完善社会工作人才梯队建设。目前,全区社工专业人才达563人,他们活跃在锦江的大街小巷,他们用热忱的服务,默默的奉献,诠释着“施比受更快乐”。他们深入社区,犹如一粒传播文明的火种,让社区更美好。
关注: 最美社工
扎根社区 为“弱势群体”代言
作为一个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刘飞是全省获得获得民政部全国首批领军人才称号的第一人。刘飞说,她将为城市的“弱势群体”代言。她不光自己常年坚持志愿服务,而且引导组织市民和学生创新性的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先后创建了成都市无偿献血宣传服务队、爱有戏公益戏剧社两支志愿者队伍和成都市锦江区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等7家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从1999年组建无偿献血宣传服务队起,刘飞便一直坚持在公益事业上,转眼已经18年了。平时大家都叫刘飞为“飞哥”,因为她总能带给人一份信任和安全感。2013年除夕夜的晚上,刘飞接到电话,“飞哥,陈婆婆现在心情抑郁,老想着要自杀,该怎么办啊?”电话里,和陈婆婆同住的90多岁的刘婆婆焦急向刘飞求助。问清情况后,刘飞便急忙往陈婆婆家中赶。在经过刘飞4个小时的耐心疏导和陪伴后,因常年独居而产生抑郁的陈婆婆最终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同时她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建立一个社区托老服务中心,专门服务于社区的孤独老人。不久,刘飞便利用团队资源,在锦江区水井坊街道组建院8里长者服务中心,该中心以服务社区老年人为主旨,让每个老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爱好,排解自身的孤独感。
刘飞表示,城市社区发展的障碍在于人际的冷漠,于是她成立了社会组织爱有戏。爱有戏从成立之初只有一名专职人员,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社会组织,拥有员工150余名。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在于刘飞所坚持的“扎根社区”的理念。刘飞深信每一个社区都是独一无二的,于是她带领爱有戏以“协力构建更具幸福感的社区”为使命,自主研发了诸多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的项目包,包括社区参与式互助体系、社区文化项目、个案管理中心等,在多地开展实施,极大的满足社区居民多元需求。
在推动参与式社区治理时,刘飞逐户拜访,一走就是大半年,连续3个月的晚上入户,先后召开“市民论坛”30余次,刘飞几乎没有歇下来一天。在爱有戏的不懈努力和协助下,社区居委会成功推动了67号院自管小组的选举,而之前的选举一直都是处于瘫痪。这一切的改变让刘飞看到了坚持的力量。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也让刘飞坚信社区的本身存在自我改变的力量。刘飞说:“我相信,只要真正的做实事,就一定会慢慢聚集更多的人,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
关注:十强社工机构
运用本土化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推动社区发展
2009年爱有戏以宣传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为起点逐渐进入公益领域,通过拍摄公益戏剧、公益影片等方式来倡导更多的人关注公益领域、了解公益知识。2011年,爱有戏实现了从志愿者组织到社区服务型组织,再到致力于社区发展的专业型组织的转变,逐步开展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以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方法,推动困境人群的专业服务,本土化社区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为了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个案、小组工作方法在服务困境家庭中的探索,爱有戏先后设立了个案管理、长者福利、儿童福利、创就业援助四个事业部,专门对这些人群通过专业的个案手法,以一个个案为切入点,服务整个家庭。同时,对个案及家庭的不同问题、不同程度,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分类帮扶、专业服务、全程跟踪”的原则,充分发挥爱有戏专业性及社会力量在困境人群服务中的作用。目前爱有戏个案接案量达到188个,其中结案个案75个。同时,结合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方法,针对残疾人、大病家庭、困境未成年人等群体开展小组活动,把小组互惠模式、社会目标模式、社会治疗模式等运用于小组工作中。经过几年的探索,爱有戏初步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个案工作模式,即“社工+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互补搭配,以个案需求为切入点,对不同个案类型运用精准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方式,以专业个案评估为切入点,对不同需求的个案,开展心理辅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经济援助、物资帮扶等活动。多种方式相结合推动个案及家庭困境的改善。
同时,爱有戏在西部率先采用“市民论坛技术”、“居于权重的居民代表大会方法”、“开放空间”等参与式会议技术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成为社区治理工作的“领头羊”,以锦江区为项目示范点,逐渐扩展到成都市3个区7个街道,并向四川乃至全国输送先进工作方法及技术。建设了“参与式互助体系”、“一个观众剧场”、“参与式环境治理”、“友邻学院”、“市民文化艺术节”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社区发展类项目,在推进社区治理与社区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效。
关注:优秀社会工作案例
改善氛围 让“小家”与“大家”充满爱
“华仁星期二”家庭教育辅导小组是成都市锦江区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每周星期二晚上开展的,针对家长、学校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小组工作。本周你“毛”了几次,这是“华仁星期二”在开展家庭教育辅导中,要求家长每周必须要上报的情况。通过每周“毛”的次数,侧面反映出家庭氛围的变化情况。除了家长报告外,“华仁星期二”家庭教育辅导小组还采取小组会谈和网络会谈的方式开展教育辅导,使求助家长的教育行为和反思能力得到了改善和提升,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目前,通过华仁的帮助,已经有数十个家庭从痛苦的折磨中解脱出来,家庭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家庭中的儿童青少年也开始健康成长。此外,由于家庭中父母产生了极大的改变,生活和工作的态度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家庭中父母的生活和工作变得很轻松,家庭环境氛围也随之改变,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本我的“小家”温馨和睦,集体的“大家”又如何才能更友善互助?“幸福牛沙·共建共享”长者互助关爱服务项目便是基于牛沙路社区的整体情况,致力于让社区更加互助友善的项目。在锦江区牛沙路社区有一面“孝亲敬老”文化墙,是由社区居民与志愿者共同创作而成,宣扬“孝亲敬老”传统文化,展现“指尖上的牛沙”。据了解,这是 “幸福牛沙·共建共享”长者互助关爱服务项目开展的服务之一。该项目于2015年7月1日启动,因辖区内老年人口众多,存在社区长者运动健康、饮食健康、医疗保健、社交陪伴、社会支持等需求现状,该项目运用“老有所爱、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全人健康服务理念及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以“脚尖上的牛沙”“指尖上的牛沙”“舌尖上的牛沙”“夜幕下的牛沙”“健康来敲门”“让爱行走”六大板块服务,推动牛沙路长者互助关爱服务的开展。通过开展养身操、主题游园会、趣味运动会等社区活动,让居民迈开腿感受“脚尖上的牛沙”。拍摄300余位长者的笑脸,用指尖展现牛沙风采。提倡健康饮食,交流饮食养生文化,通过“舌尖上的牛沙”助推居民的自主参与性和社区长者之间的互帮互助。开展“爱家影院”、节日文艺晚会等活动,让居民在夜幕下交流,助建社区凝聚力,传递社区正能量。资源整合,搭建长者医疗保健支持网络,助力长者健康,让健康来敲门。“让爱行走”运用个案社会工作专业手法,开展社区长者个案服务。通过一年的项目执行,辖区内营造出了“老有所乐”、“尊老敬老”的社区氛围。(王波 陈玉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