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晋苏:从后陈经验到社区治理的几点感悟(2)

汤晋苏 2014-06-16 14:00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目前,如何把农民更好地组织起来,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这种新的思路就是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这种新的方法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实行村民自治,通过有效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亲自参与管理和监督自己的事情,农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正是我们党科学地分析农村形势,在新时期领导农村和农民工作采取的一种新方式,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农村工作中的一种新的发展。

三、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对基层民主创新而言,应如何实现这种转变?

民主是一个发展过程,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 成功的民主创新需要建立在对可实现的民主目标的深入理解之上, 也就是我们必须明白需要建设什么样的民主。处于民主创新之中的社会所面临的一个状况是: 新的民主机制如何同既有的国家制度、政治秩序建立起相容和互动的机制。因此,在基层民主创新中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也必须反映这一要求, 这样才能既有效地推进民主创新, 又能保障民主创新的成果具有可持续性。就是说,现在是创新的繁荣期,但也有一些隐患。好比放烟花,很好看,但放完了,也就无声无息了。因此,关键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能不能可持续发展,有没有生命力。

在基层治理中引入民主和平等的理念, 以改善治理状况, 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要以基层党和政府的民主创新为引领, 提高群众自主参与的能力。在已成功的民主创新的案例中, 往往是基层党和政府引领民主创新。它们通过精心组织和谋划, 把握民主的进程, 建构民主的程序、规则和制度, 常常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是民主创新应尽量在体制内寻找空间, 激活体制内既有的民主程序和制度。要注意民主发展与现存体制之间的亲和关系, 激活那些体制内早有规定或者虽有规定但还不规范的民主程序。如20多年前村委会选举中“海选”的出现, 就是对当时法规的有效激活。

三是保持旧体制与新机制之间的连续性, 不盲目追求重大突破。事实上, 基层民主创新也遵循着改革的一般规律: 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往往是在“外围”先开掘出一条新的路子, 逐步使“内核”部分发生变革。由于在“外围”已经开掘出了新的发展轨道和制度环境, “内核”的变革不会引发政治和经济的过度动荡, 从而能保持政治、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如果盲目追求重大突破, 往往会因为各种阻力过大而难以取得成果。

四是以技术性变革促进体制性变化。民主创新往往要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 从而会遭到旧格局中的受益者的反对, 而民主创新的潜在受益者又会因前景不明而表现冷漠, 从而使改革目标难以实现。而从技术性变革入手的民主创新, 却能使各方面比较容易接受, 从而为进一步的体制性变革打下基础。解决村民自治中“两委”关系的“两票制”, 就是维持“两委”关系稳定的一种组织管理上的技术举措, 但一经发展, 却产生了体制性的影响力。还有民政部印发的村委会选举规程,以村委会组织法和有关政策规定为依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各地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各项程序和要求,实现了技术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平稳、有序和顺利进行。

五是民主形式的选择要注重实用,而且应多元推进。基层民主创新可以从古今中外的思想宝库和历史智慧中汲取营养, 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制度建构的基础上, 应采用多种民主形式。

概括地说,要坚持改革,照顾现实,尊重实践。要促进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基层民主协商,激发社区组织活力,健全社区服务机制,构建多元参与机制。

四、治理现代化还需实现权力到权利的转变,如何通过民主创新更好地发挥基层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体性作用?

现在,有的地方搞被创新,不是群众自己的创新,而是上面要求的。过度的被创新不好,要注意发动群众,形成多元参与、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机制。实际上,在基层民主创新中做好顶层设计,同时要更好地发挥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体性作用,各地已经进行了不少的探索。一是围绕村民自治所进行的民主创新。前面已经讲到的,20多年前在村委会组织法正式颁布之后, 吉林梨树县率先实现了村委会选举的“海选”模式,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村委会选举中在候选人的产生和选举形式等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僵局。随着“海选”模式逐渐在全国成为村委会选举的一种模式, 针对选举中出现的各种竞争策略以及贿选等现象, 在很多地方又引发了对竞争规则的创新, 以及罢免不胜任的村委会成员的实践创新。在有关村“两委”的关系方面也出现了进一步的创新举措: 如缘起于山西河曲、湖北随州的“两票制”改革, 即要求村党组织书记在选举之前先接受全体村民的信任投票; 还有缘起于广东、山东、湖北的“一肩挑”改革, 即要求村党组织书记的候选人从竞争获胜的村委会主任中产生, 如果该主任并非中共党员, 则依照党章尽快发展其入党。此外, 在河北还产生了以健全农村基层民主机制为目标的武安市的“一制三化”改革,等等。 二是围绕着城市居民自治而进行的民主创新。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民主创新,目前主要是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的居民自治制度, 这是社区基层民主的主渠道。 另一个是以住宅区业主委员会为载体的业主民主管理制度。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的居民自治, 其主要的民主创新有: 第一, 以“沈阳模式”为特征的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体制建设, 它形成了居民自治制度的组织基础; 第二, 以武汉的“江汉模式”为特征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与基层行政管理机制的联动模式, 它形成了民主自治与行政管理之间的相互强化机制; 第三, 以南京、杭州、青岛等地实践为基础的社区多元组织和参与模式, 它强化了社区中介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组织居民开展群众自治方面的作用。另外, 由于近些年来新型住宅区的大量出现,以业主委员会建设为载体的业主民主管理活动,由民间自发地走上社区民主的前台。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把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作为基本出发点,把它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贯彻始终。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和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努力使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改革创新充分反映民意,尤其要最大限度地拓展人民群众民主参与的渠道,把越来越多的群众组织吸引到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来,使之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首先,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发展基层民主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尊重和保障群众主体地位作为重点。其次,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实现党的领导和保障群众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真正融入到民主政治建设中。再次,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要把群众民主监督机制切实落到实处。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关键字
  • 社区
  • 责编:余华龙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