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场、主力、主导: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漫谈

2014-12-31 10:29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机构(太仓市心航社工服务社)坚持从实求知,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方面有过一些探索,也有一点自己的体会。现与大家交流分享。

心航社工供稿

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机构(太仓市心航社工服务社)坚持从实求知,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方面有过一些探索,也有一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一般的做法是“开发服务、聚焦组织、汇集人才”。古人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固然最后是为了培育组织,但不要为培育而培育、就组织谈组织。可以先通过服务活动的开展把居民聚集起来,能否聚集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是否贴近居民需求。服务开展起来后,一则可以从参加活动的居民中发现骨干、培育团队,再则随着活动开展趋于成熟、系统,也为组织成立后预示了服务发展方向,不至于组织成立了却不知道干什么。所谓汇集人才,既包括居民骨干为主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也包括专攻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应该说,开发服务、聚焦组织、汇集人才三者之间是相互贯通、彼此促进的,谁不离不开谁,也没有必然的先后次序,可以看做三角循环关系。有了人才,组织可以变得更强,服务可以变得更优,而人才也需要在组织环境和服务过程中得到历练和提升。

其次,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是完善“三社联动”机制的重要方面和基础性工作,我们觉得“三社联动”的实现“首在需、重在动、巧在联”。第一,需要主动、科学地发现人群或社区的需要,需求评估是开展服务的第一步,可以由各个社会组织针对自身的服务领域各自进行需求调查,也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需求调查,然后将各类需求信息向社会组织公布,让各个社会组织一一对应。在需求评估方面,应坚持居民主位,多让居民发声,同时尊重居民的需求,尽量避免用各种外在标准去剪裁居民的需求(比如,尽量不要问“他们怎么会有这种需求”),注意对居民需求进行合理化引导。第二,行动是非常重要的。世界上一个著名慈善组织的发起人有一句话“做,就对了”,不是说我们做什么事都会完全正确,而是说我们只要肯行动,走出第一步,坚持走下去,就值得肯定和鼓励。当然,在强调行动原动力的同时也要注重科学性。第三,我们倡导的行动是多主体行为,故各个主体之间需要加强联合。社区社会组织需要与本社区内的其他社会组织、专业人员加强联合,也需要与社区外的组织或人员加强联合。在加强联合方面社区社工室的作用不应忽略,对于社区社工室来说,除了直接服务者的角色外,协调员、中间人的角色同样重要,甚至这样的角色更能体现社区社会工作的魅力。

再次,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方面需要处理好几点辩证关系。一是草根与规范的关系,社区社会组织源于草根,草根性是其先天的基因和优势,在促进社会组织建设过程中,组织又需要加强规范性建设,会不会因为规范性要求人为地改变社区社会组织的“草根性”,扭曲了其自在的原生态,草根与规范之间的平衡度需要掌握好。二是社区社会组织熟人关系的“双刃剑”效应,社区社会组织往往植根于熟人或半熟人的环境中,熟人关系有利于组织成员或社区居民的动员,但也可能干扰组织规则正常发挥作用,在情与理之间需要掌握好平衡。

最后,回到“三社联动”主题上来。社区社会组织的要义在于从社区中来、到社区中去,是社区服务的主体,也是社区服务的对象,是为了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是社区社会组织的主场。在理想状态上,社区主场内没有比赛队员与观众之分,作为社区居民的观众,都有可能、也应该争取成为比赛队员,即便没有成为比赛队员,也应该为场上比赛的社区社会组织鼓劲、喝彩,成为积极的支持者。在居民的支持下,社区社会组织会发展得更好。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服务的主力,应逐步改变社区居委会单一服务提供者的格局,让越来越多的社区社会组织扮演服务提供者角色,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社区社会工作者应当扮演同行者的角色,通过点滴作用推动社区的改变。其基本理念是:确信社区问题并不单靠专业人士去负责解决;社区工作的实践目标并不只着眼于如何改善了社区及帮助了多少有需要人士,更应着重发动了多少社区力量,善用了多少社区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地协调这些资源去发展社区。他(她)的作用发挥不在于什么事情都亲历亲为,但引领、规划、协调、动员的主导作用丝毫不能削弱。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