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以实践解答伦理建构问题
回顾历史,1987年民政部与北京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设了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标志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恢复;2000年前后,上海浦东新区开始在医院、学校、社区设置社会工作站,标志着内地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实务的发展近十年,故而超前的脱离实际的讨论也不是不可理解。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通用流行的美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也经历了近半个实际的发展: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引入社会工作后,直至1947年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才建立了正规守则,1960年才第一次使用正规的道德守则。可见,伦理守则是社会工作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x]伦理本土化不是文化对比或传统差异的学术问题,而是个现实社会的实践问题。只有充足的实践基础之后,社会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较广泛和专业的工作体系之后,关于不同文化土壤对于社会工作的影响差异才能充分显现,进而专业伦理与完备的操作守则才能建立,并且建立过程不可能仅由学者、政企领导的话语圈完成,一线工作者必须参与进来。研究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诸学者若指望在目前做出有意义的学术成绩,应该更多投身于实践与个案研究,为将来专业伦理的制定打牢基础,架空实践的学术成果大都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
[i] 熊跃根.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实践逻辑与体制嵌入——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10年的经验反思[G]//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96
[ii] 隋玉杰.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谁认可?认可什么?[G]// 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21
[iii] 熊跃根.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过程中的实践逻辑与体制嵌入——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10年的经验反思[G]//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96
[iv] 孙健.西方社会伦理在中国本土化的探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8-60
[v] 徐亚丽.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D]山东:山东理工大学,2011:10-14
[vi] 戴诗.儒家传统思想与社会工作伦理价值的本土化构建[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3(10):18-19
[vii] 涂宇明.儒家传统思想对社会工作伦理的影响[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38-39
[viii] 潘绥铭.社会工作伦理准则本土化的探究[J]中州学刊,2012(1):100
[ix] 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3-54
[x] 顾东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G]// 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5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