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专业化还是去专业霸权

饶新龙 2014-06-19 15:16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社会工作要专业化,个人认为有以下三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一是让行业内进行有效沟通的符号。二是让我们行事得以可靠的准则。三是让外界能够认同存在的合理性。所以,专业化是必须始终坚持的道路,是社会工作作为职业和专业赖以存在的根基之一。我们迫切需要的,是认清楚什么是“真专业”、“伪专业”,并加以坚持,而非被专业霸权的话语体系牵着鼻子走,将专业霸权当作专业本身来加以批判。

1、引入

前段时间,在一次讨论中,听到了一些非社工专业出身的社工在谈论自己被“专业”两个字折腾得很惨,认为自己被各种各样“专业”的条条框框和专业资格考试所限制,使得自己的本土化经验和生活化经验不受待见,甚至无用武之地。在谈话中不乏对“专业”的不满及批斗,更不乏对“专业化”与“本土经验”采取二元对立的理解。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一来,以现今多数社工专业能力之低,还远没有达到谈论“去专业化”议题的地步。二来,即便是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和资深社工,在面对“去专业化”的议题上,也存在砍稻草人的情况。

2、什么是专业?

现在普遍认为专业应该符合格林伍德(E.Greewood)提出的五项基本特征,即一套理论体系、专业的权威、共同信守的伦理守则、社会或社区的认可、专业文化。在我的理解中,用伍德等学者的定义是不够的。专业绝不仅仅是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各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理论,或是写在书本上令人感到“不明觉厉”的条条框框,也绝不仅仅是一张资格证。除了形式和技巧层面,我觉得所谓“专业”还应做到以下三点:

(1)信念与承诺

从《专业主义》一书(特别说明,此书是日本著名经济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的一本管理学著作,其中所提到的专业主义与现在社工行业中所批判的专业主义是两回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原书看看。)中,我了解到“专家”一词的概念。“专家”的词源是“profess”,意思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医学界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便是一例。我们在听闻一些医生草菅人命、律师知法犯法、会计师伪造报表的时候,会怀疑这些专业的从业人员做的是不是专业的事情,也即是说,所谓专业,不能够仅仅理解为技巧的精湛。除了技巧、手法等因素之外,是否专业还要考虑到是否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守的誓言。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