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如何解读社会化养老中的三大基本概念(3)

2014-04-16 10:55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的职能是什么?哪些事情应该政府兜底?哪些事情应该委托专业机构来做?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体系建设口号下,我们是否真的读懂了其中蕴含的真相和深刻意义?

徐昌洪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属于深层次原因。具体地说:一是服务需求不清楚。现在,社区居家养老设施统一要求“四室一橱”,我们设立的这些设施、项目是不是老人需要的,值得思考。在具体的社区里面,老年人的需求是什么,基本没有做过调查了解,设施的建设、项目的设置、工作的开展都是根据政府要求来确定的,政府有要求、有规定,就照着这些要求、规定做,很少考虑老人实际需要什么服务。这导致老人有的需求你不能满足,而你提供的服务老人不一定需要。

二是功能定位不准确。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究竟是个什么功能定位,我认为目前还不是很明确。所谓功能定位,简单的理解,就是我们要干什么,也就是说,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干什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功能,还不十分清楚。比如,我们是提供“养老”还是提供相关“服务”,是政府、社区“亲自服务”还是组织动员社区力量、社会资源来“协同服务”,还是发动老年人来“参与服务”。这是我们需要明确的。

三是目标群体不明确。所谓目标群体,就是说我们的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谁?当然,所谓养老服务,目标群体当然是老年人,而且,我们也把社区养老服务定位为“普惠型”,将社区所有老年人作为服务对象,而这些老人里面有分类:其中,大部分是有生活能力而不需要“养”的,需要“养”的应该只是三无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那些有儿有女的、身体健康的,怎么对待,应有很大的区别。这部分老人需要的是“服务”,且需要是“参与式服务”,而不是在家坐等服务。

四是空间布局不合理。我们在社区里设立了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不愿意来,除了项目单一、内容少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不合理。比如楼层的问题,有的设在楼上,又没有电梯,老人上下不方便;比如房间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社区都需要“四室一橱”,或者说设置了“四室一橱”就可以解决老人的所有需求了,老年人需要的东西你没有,他当然不会来。

另一方面属于体制上的原因。当前,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主要是政府根据规划从上而下推进的,即:政府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依靠强大的行政组织、行政资源、行政力量和行政方式来推动,更多体现的是政府的需要,而不是老年人的需要。

徐昌洪提出了社区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目前亟需要做的几件事情:一是加强专业社工队伍建设;二是培育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三是孵化老年人社会组织;四是建立社区、社工、社团“三社互动”机制。

之后,江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方爱清以他们的教学实践基地百步亭社区为例,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在百步亭开展“社区志愿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实践探索”的诸多经验和体会。

社会工作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定位与作用是什么,需要坚持哪些工作原则

来自香港的无国界社工湖北办事处主任吕安安在发言中指出,社区如人,受着地理、人文、历史、经济等的影响,各有“性格”。但共通的一点,社区是当地人的家园。所以我们在开展社区照顾前,需先认识当地特点、发掘本土资源,俾补阙漏。人不能离群独君,需要有家庭功能的生活圈,社区可视作支援家庭功能的环境,社区照顾令人回归家庭。照顾的责任不是以政府与民间分摊或服务买卖的角度看待,应是互有助益、同得滋养,方能历久而人心归向,成为有共同体具生命力的社区。

吕安安认为,按此论之,社会工作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可有以下的定位及作用:一是提供“社区需要评估”,协助制定政策。要留意“社区需要评估”不只是专家或社工的分析意见,也应包含社区居民的想法,帮助政府了解及掌握民情需求,制定符合本区所求及发展的政策。二是协助政府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有策略地推行服务。例如法例定立、医疗保健、家庭政策、环境设施。社会工作透过研究与实务,掌握养老需要,灵活变通,设计及推行服务,以助政府建立本地的养老保障体系。三是交流学习,增强服务提供能力。在国内及国外、不同机构与专业观摩切磋,增强社会工作的功能、培养人才,制定合宜服务方案,承担服务输送,例如个案跟进、培训;连接社区资源,与不同团体、专业合作,服务转介。四是发掘及巩固本有的资源,促进有利建立社区照顾的因素。例如培养民众的社区意识;整理社区人口资料,找寻可供利用的人脉;发掘邻里的互助关系网,加以强化;改善或翻新社区设施与卫生环境;培训义工,建立辅助的服务队伍。五是协调社区正式与非正式服务及资源。正式资源包括政府部门、法定机构提供的服务,非正式资源包括老人的亲人、朋友、邻里、经常光顾的商店等社交支援网络;产业团体的发展及资产。担当社区不同团体、群体、机构或个人的桥梁,发掘及促进各自所长,互补互助,形成数据链。六是教育及推广。透过不同方式,协助居民(包括老人)了解政策、本社区设施及服务;增强居民了解自身能力与角色、家庭成员需要的认识、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邻里关系与社区和睦。

与吕安安不谋而合,徐昌洪也提出了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做好社区养老服务的几个原则:一是需求导向原则。所谓需求导向,就是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三个“让”,即:需求让老人表达,问题让老人讨论,事务让老人参与,真正做到问需于老人、问计于老人,真正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务实”。因此,我们要从包办者转变为引导者、观察者、增能者。二是差异优先原则。要处理好政府的统一规划和社区的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既要考虑政府的统一规划,又要考虑社区的实际差异,而且要把社区的实际差异放在优先的位置考虑,做到差异优先。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我们不能只讲公平不讲效率。三是自下而上原则。在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中,不能搞行政指令,要以协商民主的方式来进行项目的选择,建立以协商民主为导向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选择机制。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确立了服务项目后,向政府申报,政府审核后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推进。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成元君副教授则从高度专业化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了他的研究课题:“隐蔽老人”的社工介入策略。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