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怎样看?怎么办?(2)

赵蓬奇 2014-03-31 14:20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此文是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蓬奇于2013年所著,在此登出,供业内同行交流、参考。

四、突破难点。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工作,是为被服务对象提供有效服务、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工作,因此,也是实务性很强的工作。社会工作在社会上目前普遍存在着认同度低的问题,其中的瓶颈是怎样解决好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实务操作问题。我国目前社会工作实务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实务工作如果不重点抓起来,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我们要注意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实务建设,积极总结推广实务工作经验,注重社会工作服务的成效,逐步形成具有中国本土鲜明特色的实务工作体系。

社会工作实务就是指社会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怎样推进实务建设:一是抓好教育与实务相结合,鼓励老师、学生要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建立社工实务联系点,通过实践,提高专业素质和实务能力;二是注意建设社会工作实务创新基地,总结实务案例经验,运用典型引路;三是推广社会工作标准化,促进社会工作实务规范有效开展;四是抓好项目运作,通过项目的运作来不断提升实务能力。

总之,要通过社会工作实务的探索形式,为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社会工作才能真正得到领导重视,百姓接受,社会认可,中国的社会工作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五、制度推进。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创新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们说制度推进,就是指要把社会工作做为现代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制度保障来建立、来完善。

我们要从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看待“制度推进”的重要性。一是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和“服务至上”的理念与之高度契合;二是社会管理针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大量涌现和矛盾的极其复杂程度,需要大量专业社工人才介入;三是社会管理要强调管理寓于服务之中,社会工作提供人性化及柔性化的服务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社会管理强调“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工作具有“社会化”属性,社工活跃在各相关社会组织中,对激发社会管理活力有积极意义。可见,社会工作是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制度推进”。

鉴于此,党和政府一定要注意从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施上来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特色国情所决定的。这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进行了大量的这方面的工作,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的是深圳的“1+7文件”,从社会工作整体规划、队伍建设、岗位设置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对全面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从目前社会工作发展的情况看,在制度推进上最主要的一是要将社会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二是要明确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三是要细化社会工作岗位人员管理;四是要加大相关行政部门、企业和群团组织使用专业社工的力度。这些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六、创新机制。人们常说,制度是保障,机制是关键。推动社会工作发展,更要注意健全机制。主要有:

一是社工人才水平提升机制。这里强调的是要形成一种有效的培养、提高和考核机制,对现有社会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培训,解决好“有专业的不在岗,在岗的不专业”的问题。对于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社会工作基础的从业人员,要加强社工实务的培训,着力提升他们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对于没有受过专业知识学习和训练的人员,要着力增强他们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他们用专业社工方法开展社会服务的能力。

二是社工人才保障机制。要针对社工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设计一套社会工作者的选拔、培养、使用、薪酬、考核、激励等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保护和激发社工人才的积极性,不断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三是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要扣住社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保障和促进社工行业组织及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等环节,抓住一些难题,如是采取岗位购买,还是项目购买,或是机构购买来加快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使社工从业组织和个人有“安全感”,为社会工作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四是完善法制保障机制。在我国,虽然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作为名词已经为大家所熟悉,但了解它们的具体内容的人并不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作为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必须要有完善、规范的法律来引导和保障。我们有了一些政策规定,但当前最主要的是要通过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制定,例如像《会计师法》、《律师法》等一样制定《社会工作师法》,切实保障社会工作者的相关待遇,切实保证社会工作者拥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切实稳定住专业人才队伍,为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七、理顺关系。处理好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寻找解决好我们面临问题的办法的关键所在。毛主席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论十大关系》都是从处理“关系”入手来破解中国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在推进社会工作过程中,有这样几个关系尤其需要正确处理。

一是党委政府推动和社会组织运作的关系。在中国,尤其是社会转型期间,推动社会工作必须要政府主导。但是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逐渐形成,公共服务方式的渐进转变,社会组织的力量和作用逐步突显,尤其是社会工作“社会化”的特点,能够也应当起到党委政府的“防火墙”作用。因此,推动社会工作要坚持“党委政府领导推动,社会组织主动参与,有关各方紧密合作,共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方式。

二是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创新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做好群众的工作。从党的历史、新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前景看,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改进群众工作,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发展社会工作。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密切相联,表现在:宗旨上具有相通性;内容上具有重合性;方法上具有互补性,在某种意义上讲,群众工作就是广义上的社会工作,而社会工作就是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群众工作。两者要互相沟通,互相配合,互相学习,互相支持,提倡“普专结合”和“兼专结合”,使社会工作更加符合国情,使群众工作更加科学先进,共同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三是社区工作和社会工作的关系。无论西方国家还是我国,各种社会问题比较集中地反映是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社区。因此,城乡社区是社会工作的大舞台,是社会工作的主战场,两委组织就是社会工作的重要载体,两委成员们应该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两委干部一方面自己要身体力行,成为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和骨干分子;一方面要积极培育社区社工组织机构,发挥专业社工人员作用,以提升城乡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