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怎样看?怎么办?(3)

赵蓬奇 2014-03-31 14:20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此文是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蓬奇于2013年所著,在此登出,供业内同行交流、参考。

八、行业推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人们对社会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为了完成社会工作的历史重任,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搭建社会工作发展的平台和社会工作人才的载体,形成社会工作的网络,推进社会工作的行业化进程。主要是:

一是积极推动建立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包括协会、联合会、促进会等。社会工作行业组织是协助政府管理社会工作事务的重要助手,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机构进行自我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平台。社会工作行业组织要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和联合本地区社会工作领域的组织、机构和个人,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行业化的发展,为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目前,与社会工作发展大形势相伴随,社会工作行业组织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数量不断增加,影响不断提高,网络逐步形成,但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培育、建立和发展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其枢纽作用。一些地方积极探索社会工作在党委政府领导下,采取“以会带所”的模式可以引发思考和借鉴。

二是培育和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使之成为社工专业人才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社会工作的历史以及各国经验表明,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推动社会工作的重要力量,社会工作“社会化”的特点也需要我们重视和培育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这既是社会工作事业的生力军,也是解决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行业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事实上,在我国凡是社会工作整体发展较快、较好的地方,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是要积极在相关社会公益组织内开发社会工作岗位,使社会工作在更广阔的公益领域内发挥更大、更充分的作用。目前,我国社会公益组织迅猛发展,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在相关社会公益组织里设计和设置社工岗位,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吸纳和使用社工。通过专业社工的参与和引领,可以使我国社会公益事业水平得到提升,作用会更明显。

九、双工联动。“双工”是指“社工”与“义工”,义工也称志愿者。志愿服务发源于西方,早于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先驱”或“基础”。因此,社会工作同志愿服务是一脉相承的,在服务对象、服务领域、服务目标上都存在着许多共同性。

但是,两者毕竟有一定的区别,一是社工强调的是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志愿服务更侧重于只要有热情、爱心、有诚意就可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二是社工是“职业”,志愿服务是“业余”;三是社工强调的是“助人自助”,志愿服务更多是“助人”;四是社工做为职业要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严格约束,有价值理念、操守要求、道德守则等方面的严格考核.而对于志愿服务来说,要求相对宽松些;五是社会工作者由于职业设置严和专业要求高,人数相对少,而志愿者队伍相对庞大,社会覆盖面广。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社会工作以其专业化、职业化为志愿服务提供指导和参考,可以带动志愿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志愿服务可以以其广泛的社会参与度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成为社工的天然同盟军和重要人力资源。因此,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相互之间应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各地的经验简洁说就是“社工带义工”、“社工+义工”,或者说“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这样才能更大效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十、加强宣传。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宣传,是使社会工作获得社会认同,吸引社会支持的重要举措,在营造全社会重视社会工作、提升社会工作影响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认同这样一个事实,在西方国家,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门的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人尊重。而我国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还比较低,社会上有许多人将“社会工作者”等同于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容易挫伤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热情,降低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这里固然有着不同的原因,但是,缺少积极的正面宣传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形式,向社会宣传社会工作,让社会接受社会工作。

加大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但更需要社工们学会“自我宣传”。初步想法:一是建立全国性的社会工作宣传体系,整合现有宣传资源,凝聚宣传力量,策划宣传活动,为扩大社会工作的影响力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在各地各方面已有网站的基础上筹建“社工中国网”,该网要服务全领域,面向全社会,成为全国社会工作宣传的最大门户窗口;三是加强同各地各级的宣传和信息的联系与沟通,大家在宣传本地区社会工作行业组织所做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为相关方面提供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做大做强宣传工作。四是要注意典型宣传,通过榜样的力量,介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感染社会公众,赢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五是打造社工文化。这也是宣传社工的很好形式,通过打造社工文化,提升社会工作的“软实力”,塑造“社工人”形象,让社会各界更多的了解社工、认识社工、接受社工、支持社工,促进社会工作事业更快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