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寿命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二则

2016-08-12 14:25   社工中国网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孔子就曾说过:“仁者寿”,但相关实证研究却相对较少。研究一基于对联合国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后附统计表的数据挖掘,实证分析了主观幸福感与人均预期寿命间的相关性。

上海财经大学钱革博士近年来致力于社会科学视野中的人均寿命问题的探索性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分别提交2013年和2015年中国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产业大会(Chinese Congress on Gerontology andHealth Industry,CCGI)。CCGI(http://ccgi.org.cn/IndexCN.aspx)是我国老年医学科研和老年健康产业的年度盛事,每届大会均有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及来自中、美、法等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方面的顶尖专家与会并作主旨报告。钱革博士向两次大会提交的论文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和赞许,并经同行评议,均以摘要的形式发表在SSCI和SCI双检索的美国老年学会会刊(Journal of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影响因子3.987)为大会出版的专刊上。

研究一:关于主观幸福感与人均预期寿命间的相关性研究[1]

孔子就曾说过:“仁者寿”,但相关实证研究却相对较少。研究一基于对联合国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后附统计表的数据挖掘,实证分析了主观幸福感与人均预期寿命间的相关性。下列两表较清楚地反映了研究一的计算方法和主要结果。

QQ截图20160812142253

 

因为主观幸福感与客观经济福利高度相关,研究一以人均GNI为控制变量,计算各种主观幸福感变量与人均预期寿命的偏相关。与已有研究相一致,人均预期寿命与若干主观幸福感变量,如:整体生活满意度、对工作的满意度、对生活标准的满意度、社会支持网络,呈正相关;对健康的满意度和受到尊重这两种主观幸福感变量与人均预期寿命间相关性则不显著;而有目的的生活与人均预期寿命呈显著负相关(p < 0.1),这似乎与常识不合,这里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一种过于紧张的生活方式是不利于健康和长寿的。

研究二:关于是否存在库兹涅茨寿命曲线的实证研究[2]

主流社会科学理论认为,在发展和不平等之间,存在先发展、后平等的二次曲线,称为库兹涅兹曲线。研究二同样基于联合国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后附统计表中数据,检验一个国家国民的总体健康水平(National Health Level,以人均预期寿命为指标)与该国国民间健康的不平等(Health Inequality Level,由不平等分布所引起的潜在人均预期寿命“损失”的差值,用百分比来表示)是否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下为研究二的两幅插图:

QQ截图20160812142345

 

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本研究的两个变量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二次关系,但其实是正U型而非倒U型。综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我们认为:一个国家国民的总体健康水平与该国国民间健康的不平等实际呈现的是单调向下的线性关系,且拟合度非常好。

[1] Qian,G. (2013). Correlationsbetween Longev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ross-Country Dat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61: s343-s344.

[2] Qian,G. (2015). Does KuznetsCurve of Longevity Exist? Statistic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63: s351-s352.

本文为网友投稿,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投稿,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的投稿方式:您可以登录网站在首页右侧点击投稿或者发送邮件至edit@swchina.org,我们会择优选登,让更多人与您一起分享观点、传递智慧。


  •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