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家综评估的思考(2)

2014-06-20 15:27   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 投搞 打印 收藏

0

各种理论和模式在内地尤其是广州市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的应用性就在于借鉴与参考,而不是克隆更不是神化。在实务领域如果以其昏昏是不可能使人昭昭的,督导和培训,读书和思考,清晰明白准确才是第一位的。无论面对多复杂的局面,“分层分析、分类介入;宏观把控,微观介入”的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设计是最基础也是最稳妥的做法。

当然现在晃悠和签名督导越来越少了,机构花了钱,社工有需求,如何善用督导资源,这是每个机构需要认真考量的。评价督导工作,最有发言权的就是被督导的社工。关于这一点,前线社工是不糊涂的。

在专门的服务领域,要求督导“无所不能”并不过分,“无所不能”与“无所不精”不是同等程度的概念,督导对于领域的服务对象、服务环境、服务资源、服务政策、服务瓶颈都应该比社工更清楚,不然你凭什么给社工当服务导师?只会开会的督导,只会给服务档案签名的督导,没能耐(非不能而实不为也)领着社工走社区走街串巷的督导,从来不做家访和不与合作方交流的督导,有什么能力引导社工去开拓,去做扎扎实实的服务推展?

杜绝晃悠、签名督导的同时,各机构是否也该关注督导带领社工下社区调研、家访、社区探索的能力和次数?学生可以挑战老师,社工也可以挑战督导。督导的威望与能力不是靠其社会地位是否“业内著名”或者学术地位全国排名等虚的东西,而是在于服务现场的带领和开拓,这才是督导之所以为督导的真功夫硬本领,不愿意下社区的督导只会带出不愿意下社区的社工,没有实务能力(带领社工下社区做服务手把手教导引导就是督导的实务能力)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教,是社工实务领域督导致胜的不二法门。

记得2009年初我和几个同事办机构,我倡导的就是“督导坐班制”,每周一定有专门的时间,坐班的方式扎根在社区,从“安居100分”到“小区围闭门”,再到亚运治安员家访辅导……和社工一块走街串巷,与相关职能部门讨论协商,才能够准确把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我也曾受到质疑,认为督导到前线不合适,但在今天,当我从评估的角度考察督导成效的时候,亲身经历告诉我,不愿意下社区,不愿意与社工共同进退的督导,成效是会被质疑的。社工告诉我,来自督导的这种支持让他们明白了什么叫做践行社工精神,我把这种督导利用自身能力为社工服务努力开拓称为督导的专业自觉。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 微博推荐